你们知道解放前在东北有个帮派叫家礼教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9:1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04
有的。
那是在日伪时期“家礼教”
“家礼教”是由关内京杭运河一带,从满清乾隆年间在民间兴起的一个封建帮会组织。该教首先在运河码头,船运中创立的,创始人是姓翁的、姓钱的和姓潘的三个人,也就是后代所称为三位祖师爷。起初创教先在码头工人中发展教徒,后来年久了就传到各行各业中。“家礼教”传播地区之广,入教人数之多,在旧中国是少有的,大概仅次于“儒、佛、道”三教。
凡入该教的人必须有引进师,和传道师。该教论资排辈有二十四个字,即“万象皈依……元明兴礼、大通悟学,”由“万”字班开始,一直到“学”字班,然后再从“万”字开始依此二十四个字循环。
如“悟”字班教徒收徒弟就是下一辈的“学”字班;“学”字班的收徒就是“万”字班了,凡入该教,不论岁数大小一律以哪个字班先后排辈,哪怕你六十岁老人如是“万”字辈的,见二十多岁的小伙伴是“学”字班的,就得叫师叔。
入教首先由引进师引进,找一个传道师(正式师付)入教仪式叫摆“香堂”。主持香堂的人叫“站堂师”(对教规熟悉精通的、辈份较高的人担任)。摆上香堂,供上三个祖师牌立,烧整柱香,在桌上摆上供品(馒头,水果)同时还供一个“家法”。所谓“家法”就是一根五尺长的木棒,用颜色染成一半黑,一半红色(如有教徒违犯教规,就用这个黑红棒子惩戒)。首先由站堂师喊:“向祖师叩拜,行大礼。”凡参加香堂的教徒都跪倒进行三拜九叩头。然后逐个向长辈叩头。教内流行说:“叩头够不够三千六”可见叩头之多了。再就是引进师介绍有几名新入教的姓名、年龄、职业、引进师是谁、传道师是谁。逐个介绍,新徒向祖师、传道师、引进师叩头。站堂师再讲讲教规,仪式就结束了。教规主要是对外保密,所谓“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教友之间要团结互助,尊师敬友等。
教内主张五个字,即:“敬、学、吃、怕、求”,敬的是:“天地君亲师”;学的是“仁义礼智信”;吃的是“金木水火土”;怕的是“生老病死苦”;求的是“四季平安福”。
西安街内入“家礼教”的人,士农工商界都有,尤其是州、理发、饮食等服务业入教人比较多,伪*、职员也有,教育界较少。据我所知当时(1940至1945年)西安县最大的百货商场“荣泰兴”的褚掌柜的就“家礼教”“悟”字班的;北寿六条胡同东上边住的田玉山是“学”字班的(田是中兴小食堂,第一村两号饭店的财东兼经理);北寿四条胡同住的张广庆木型工匠是“悟”字班的(刚解放后五十年代,曾在矿务局机电厂当过厂长)。
该教还有互相联系的“密码”,如教内人到一个生地方,有事需找教内人相助,联系的方法,你可到公共场所如茶馆、饭店,把帽子脱下仰放在桌上,不能扣着(表示船),这就表明你是在家礼的人。这时就会有人上前和你搭话,盘问,也叫“盘道”。甲问乙:“请问老大贵姓?”乙答:“敝人在家姓本姓,出门姓潘”。又问:“在哪码头发财?”乙答:“……”(就是问你在哪个城市来,干什么职业)。经过“盘道”,互相都确认是教内人就客气了,你要找人或办事就会得到帮助,如吃、住,临走都给拿盘缠。
入教后还发给你一个个小册子叫“海底”,紫色的封皮,有烫金四个字“道义袖珍”,内容主要是教规,所用的术语都是船上的事,什么“有钉无眼是甲板,有眼无钉是牵板”等等。其中有好多关于摆香堂的规矩,都是用五言、七言的诗句,如请祖师诗句仅记住一句:“……清风明月送祖来”。
该教虽然教规说的挺严,实际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是做不到的。同样教内的人有钱有势的,就有徒弟捧你,发展教徒就多,反之你是个穷光蛋,也没人理你。实质也是互相利用,巩固自己社会地位和敛财的手段。解放后该教也就自消自灭了,“镇反”和“肃反”时也没追究“家礼教”,因为它属于封建帮会,在取缔之内,再者它对社会和百姓没构成什么危害,所以这个封建帮会也就成为历史了。
请看辽源-地情中的介绍:
参考资料:http://www.0437.gov.cn/place/book/display.asp?id=37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05
家礼教我想应该不是青帮,应该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团体为了维护自己自身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你还是问问东北的老人他们应该比较清楚这些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05
http://www.0437.gov.cn/place/book/display.asp?id=374
看介绍应该就是青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