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党”具体是指什么?又是从何如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7: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6
“黄牛党”就是俗称的“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
“党”是上海人在替社会现象分类时最惯用的概念系统。于是,就有了一种叫“黄牛党”的称谓,用于描述一堆人在那里抢购物资或票券,有如“黄牛群之*然”的现象。“黄牛”是上海滩的特色已有两个世纪的发展史了,昔日的“黄牛党”,所从事的是被过度分化的中介行为。就现象而言,它被定义为“恃气力或势力,采购物资及票务凭证后高价出售以图利”。他们在解放前倒黄金,在*时倒诸如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各类票证。新世纪,“黄牛”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开始倒大剧院戏票,倒热线火车票,直至倒世界第一的磁悬浮票。“黄牛党”的存在,从某个层面上直接导致了春运期间的“买票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7
黄牛党」、「黄牛」、「司法黄牛」等之造辞,它的起源或在於描述地下经济里一堆人在那里抢购物资或票券之场面,有如黄牛群之*然,而后将它的仲介意义突出,而用於称呼「司法黄牛」。但除了这种意义的「黄牛」外,「黄牛」一辞还有另一种意义,那就是称人爽约也用「黄牛」。例如,当我们约了某人於某时某处见面,而对方却未赴约,这时即可说「他黄牛了」。这种意义的「黄牛」,乃是吴语方言的用法,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称:当人的「责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诺」,皆可说是「黄牛」。汉语许多地区的方言语言里,都将未照预期方式完成的事称之曰「黄」。例如,打麻将打完一局,但却没有人胡牌,就说「这一圈黄了」;唱一出戏荒腔走板,即可以说「这出戏唱黄了」。爽约被称「黄牛」,倒是和这种意义的「黄」较为接近,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8
黄牛是指在合法销售途径以外垄断和销售限量参与权与商品以图利的中介人的俗称。黄牛一词来源于上个世纪的中国上海,是指票贩子们联群抢购票时常有如黄牛群之*动,故将他们称为黄牛或黄牛党。因黄牛行为连带匿名炒卖图利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正当销售途径,故在很多地方皆属违法。
现在引申至所有能获取之特殊方法(或典型的排队,或囤积限量商品,或像“司法黄牛”般靠著特殊的社会地位或利益关系)有规模的垄断图利的商品(不一定是票,也可以是护照轮候号码、表格、或有收藏价值之物品如签名球衣、限量发行之纪念品等等)或服务,而社会上有殷切需求的民众或愿出高价接受就会有黄牛的出现;就算非为图利而出售,某程度上亦反映著商品流传的渠道与其商业模式的公正性。
以微观经济学而言,黄牛党的行为企图制造多为限量引起之高需求门票供给的垄断,使得黄牛党可操纵转售门票价格以赚取丰厚利润;另一方面,买票难度增加(如香港迪士尼乐园需预先订票)或者本身已是供求失衡的状态下亦使场外黄牛票有价有市。所以除以行政手法打击外,外在条件的变化把需求降低或供给增加之下,黄牛纵使再垄断更多亦不致于能维持成本,更何况是图利。
黄牛党卖票不一定比原来的票种价格高,如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外流之免费赠券则可以普通票价出售图利。而有黄牛党出现的地方亦不一定反映实际上的供不应求;在80年代的中国机票因被售票员囤积而制造之短缺现象,借此挟高价钱图利皆属黄牛的一种。
1.历史
黄牛党是由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的“司法黄牛”(被废除职业的状师靠著以前与*与官场仕途关系继续地下经营,与被国民*合法化之律师作业务上之竞争,因司法公正被金钱严重扭曲,出现“有钱判生,无钱判死”之遗祸)衍生出的类似组织,其行为自然被冠以黄牛。
从社会阶层来看,黄牛党为无业游民或社会之低下阶层居多,在正式买卖供求关系中挤出并分化成生存的、没有法例监管的中介空间,以人海战术排队抢夺参与权空间,然后在合法销售途径外向欲参与者销售参与权(即车票、电影票等),没有内含的生产性,为地下经济环节之一。很多时黄牛党还会与当地*勾结成势力以保护和稳定其销售途径,但当时上海的黄牛党的确缓和了当时高企之失业率。
2.发展趋势
a.转化为有牌中介继续经营
在牌照制度的中介制度以赚取差价者因接受监管之列,故被*认为不在非法之黄牛一列,故有黄牛党有转嫁为领取牌照的中介的趋势,如中国内地的二手房产业(他们实际操作与监管情况则另作别论),但实际操作上仍可与普通黄牛无异者,市场炒卖仍不能因此杜绝。而内地更有认为小量非法黄牛有助活跃房产市道,这是对小部分黄牛组织不予控制的原因(详见外部链接)。
b.主办商内部人员与非法组织之合作
在现今强调供求关系,各取所需的社会中,以串联有权力或特权之内部人士流出一定数量之黄牛票炒卖情况将越趋普遍。而经济学家*亦为这类黄牛“背书”:以看电影举例,把一些临时想要看电影的人归为预期失误,电影院老板与黄牛串通把部份好座位卖给黄牛,以黄牛判断个别顾客再以高价卖出,是另一种的价格分歧(超等座、普通位与前座的价格不一样也为价格分歧的一种)的解释,主办者亦可因此对自己的生意向传媒大作文章以增加知名度与受欢迎程度,为往后双方之更大利益交换奠下信任基础;为非法黄牛与主办者之“双赢”暴利手法合理化。
3.各地常见的黄牛
“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而“黄牛党”是源自上海人之称谓,还有更形象的比喻——“票虫儿”。
中国的黄牛党已随城市的富裕程度发展,在19世纪开始活跃在京、沪等城市,多在采购物资及票务凭证后高价出售以图利。他们在解放前“倒黄金”,*时倒诸如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各类票证。随著80年代的城市发展,开始倒大剧院之电影票,倒热线火车票,甚至倒上海磁悬浮列车票,当中并混入假票出售;传媒亦把一些人在公共地方(如公路)蓄意设下陷阱令人受困,贩子收费给予解困者或沿途搭讪欺骗者亦称为黄牛。
在每年春节期间之春运或因机票被囤积而需要以特别方法才能买到之机票皆为黄牛票的一种(详看春运帝国条目)。有黄牛党暗中串联个别售票员扣起相当数量的票给黄牛党(诸如铁路部门),而公营部门则包庇票务员此等行为(向外界否认此事),在只有部分便衣*在偌大的火车站抓票贩子的情况下根本不能治其本。
另外在大城市的客车站周边中途拉客而无登记证之“黑市客车”亦被传媒称为黄牛;由他们把乘客带到车上,每次收获5到10元“带路费”,之后客车上的车资另计。2006年5月12日内地*颁布《铁道部*出台打击倒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办法》重点为把*截得之车站周边叫卖、兜售车票的人士将被逐人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并把资料公开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