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2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08
这位薛公还真不是一般人物,因为他之前是楚国的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楚汉之争刘邦胜出后,薛公便在滕公夏侯婴的手下做了门客,为夏侯婴出谋划策,因此夏侯婴在刘邦征询应对英布造反意见时,并没立刻回答,而是先去向薛公征询意见,因为在夏侯婴看来,薛公是个见识不凡的人。
他首先问薛公英布为什么造反,因为在滕公夏侯婴看来,英布位极人臣,似乎没有造反的理由。他对薛公说:“皇帝陛下封给英布土地,还加封他的官爵,让他可以做王,这么好的待遇,普天之下也没有几个人,他为什么要造反,有什么理由呢?”
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史记·英布列传》
薛公对夏侯婴说:“英布和彭越、韩信的情况类似,当初天下大乱时,他们和皇帝都是并称于世的诸侯,如今韩信和彭越都已经被皇帝诛杀了,英布和他们所立下的功劳类似,当然也会担心他自己的处境了,因此他造反这件事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关键看他如何选择,皇帝如何应对了。”
上中下三策:英布的出身决定了见识,他的见识决定了他做出的选择。滕公夏侯婴于是把薛公的话转述给刘邦,他对刘邦说:“我的门客原楚国令尹薛公这人有谋策计谋,可以问问他的看法。”薛公的话说到了刘邦的心里,于是刘邦召见薛公向他咨询,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论。
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筴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史记·英布列传》
薛公对刘邦说:“英布造反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英布使用上策,山东地区不再属于朝廷所有;如果他使用了中策,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如果使用了下策,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的睡觉了。”刘邦于是问:“什么是上策呢?”薛公回答说:“东边攻取吴地,西边攻取楚地又吞并齐地,夺取鲁地,然后向燕、赵两地发布文告,要他们固守自己的地方,这样一来山东地区就都不属于汉朝所有了。”刘邦又问:“那什么是中策呢?”薛公说道:“东边攻取吴地,西边攻取楚地,吞并韩地,夺取魏地,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关口,谁胜谁败就不知道了。”刘邦接着又问:“那么什么是下策呢?”薛公说:“英布东边兵攻取吴地,西边攻取下蔡,把重点放在联络南越上,自己回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稳地睡觉,汉朝也就平安无事了。”
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於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於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於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史记·英布列传》
刘邦又接着问薛公说:“那你认为英布会采取哪一个计谋呢?”薛公回答说:“他将采取下策。”刘邦问道:“为什么不用上策、中策而去用下策呢?”薛公说:“英布原来就是骊山的一个刑徒,满足于自己武勇而做到了万乘之王,这只是想得到眼前的富贵,不顾及子孙后代及为百姓考虑。这样的人没有远见,所以他会采取下策,因为他只能看到下册而已!这就是目关短浅吧!”刘邦说:“你说的好,于是封薛公为千户。刘邦于是立子刘长为淮南王,而后亲自领兵讨伐英布。
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後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史记·英布列传》
薛公的话打消了刘邦的顾虑,和英布这个见识浅薄的人相比,自己作为大汉天子,格局决定了见识,没有格局的英布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刘邦通过薛公的话,坚定了自己战胜英布的信心,这才是最关键的,因此刘邦才会封薛公为千户,因为他是有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