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台湾光复后到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3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28
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天然资源不足,先天环境不利经济成长。但回顾历史,台湾经济发展从1960年代的农业社会,1970年代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社会,吸引庞大外资与先进技术来台,带动台湾加工业及中小企业之蓬勃发展,创造出台湾经济奇迹,并将台湾加工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因此享有「加工王国」之美誉。而近二十年来以信息、电子产业为导向的高科技社会,随着全球在信息、电子科技带动的技术变革所产生的产业型态已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经济*。2003年台湾*已投入新台币385亿元在园区的软硬件建设。园区内共设立370家高科技公司,成功地将台湾推向信息产业全球第三、半导体产业全球第四的地位;并透过与*企业的智慧财产权的交叉授权和技术策略联盟,建立了台湾科技产业之雄厚实力。值得一提之处为,台湾享有生产整合成功之优势,将生产流程详细切割,最后再将流程结合;各厂商在流程上具有竞争本质,却又时常互相协助,使得流程之间的交易成本得以在彼此协助之下降低,造成生产上之优势。
但时值今日,台湾经济发展表现并不出色。*执政八年间,2000至2007年不仅是整体经济衰退,以年平均统计数观之,经济成长率4.08%与失业率4.26%,致使平均每人国民所得(美元)年增率仅2.71%,而且于2005年为南韩超越,迄今已有2,000多美元之落差;况且整体经济还呈现外热内温之现象:对外贸易持续畅旺;对内需求则相对疲弱。油料、燃气及电费价格调涨,2008年1-7月平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高达4.18%,已创下过去15年的新高纪录,使得实质薪资负成长。荣景繁华的高成长似乎已成为昔日黄花难以复寻,而*的疑云,竟直笼罩台湾。举凡*的债台高筑、财政恶化、产业相继外移、金融体系坏帐比率偏高、失业人口骤升,及核四议题的喧嚷不休等,再再使得低迷的景气雪上加霜。
台湾是以进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占本地生产毛额相当高的比例,所以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对台湾就显得格外重要。1980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95.6%,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达47.89%;近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八成以上,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四成以上。台湾产业升级这几年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经济能维持适度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财政方面,收支增长不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政收支增长不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岁入不足支应岁出之金额,再加上当年度还本数,只能以举债支应;其次,就各级*「一年以上非自偿性债务余额」,2005与2006两年年底分别为4兆1,047亿元与4兆1,932亿元,至2007年11月底止为4兆1,256亿元,表面上未超过依公共债务法所定占前三年GNP平均数法定比率8%,但台湾省辖区内各县市*未偿债务所占比例,在2004年底、2005年底与2006年11月底分别为3.82%、2.22%与2.13%,均超过2%法定上限,因县市*长期债务举债余额已饱和,有赖短债调度支应,导致财政赤字陷入不断增大的恶性循环。
金融方面汇率维持稳定、外汇存底,由于外贸的贡献,逐渐增加。但利率上,由重贴现率看到,台湾地区这几年是维持相当低的利率水平。就业市场,台湾近年的失业率,已经由90年代之前的2%以下,增加为4%以上。4%以西方的标准而言,还是属于偏低的。但是台湾的劳动参与率,一直维持在58%左右。这相对于西方的国家之63%的劳动参与率是属于偏低的。台湾的妇女劳动参与率,这几年持续的增加。但是整体的劳动参与率却维持不变,这显示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是持续的下降。分析台湾劳动市场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与传统产业,逐渐的外移。而高科技产业,所雇用的劳工数目,却相当的有限。
台湾得以有今日的经济成就,过去的园区经验以及生产事业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运用了诸多台湾在生产上的优势。在未来,如何继续利用并创造优势以帮助台湾新经济发展,是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29
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