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2: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3:07
"世界上最不能与人分享的,不是美貌的妻子,而是手中的权力",这句话就说出了历代统治者们的最大苦恼,在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权力组成想要垄断了权力本身,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外戚干权。所谓的外戚,就是皇后或者太后的亲戚,"一人得道,鸡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人成为了枝头凤凰,她的家族也会慢慢进入到权力的中心,而家天下的权力结构中,对于外姓的防备,是一种天然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历史上,已经有很多次外戚乱政的例子,更是让人多加防备了。
汉朝的吕雉,算是外戚乱权的代表了,刘邦死后,没有权力基础的汉惠帝不得不做了吕后的傀儡,而吕氏一族也把揽了军政大权,刘邦建立的汉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天下人都认为吕氏要篡夺天下,好在吕雉死后,吕产等人愚不可及,交出来到手的兵权,这才有了诛吕之事。
而外戚的危害也让后来的汉武帝很是警惕,在决定要传位给刘弗陵后,用了一杯毒酒,将他的生母赐死,断绝了母凭子贵,外戚乱政的隐患。但是虽然有了吕雉的教训,以及汉武帝的小心谨慎,不过这样的防备到了后面依旧是松懈了下来,以至于孝成皇后的侄儿王莽,终于是篡夺了大汉的天下,以至于西汉终结,差点就断送了刘氏的国运。
不单单是汉朝对外戚友如此大的阴影,唐宋元明,每一代都多多少少有类似的事迹,到了清朝的时候,前面那么多的朝代教训,让清朝的皇帝不得不采取更加靠谱的手段,来防止外戚干政,可是之所以外戚能够干政,就是因为和皇室已经成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只要有皇后,那么外戚就不可能断绝,因为母凭子贵,儿子做了皇帝,母亲的亲戚怎么不可能飞黄腾达呢?要是想杜绝这样的现象,那也并非是毫无办法,就比如汉武帝的毒杀生母,就可以断绝外戚的危害,可是这样的方法,也就是汉武帝这样的皇帝能够做得出来,并不是一个长久的方法,真正要让母不能凭子贵,清朝皇帝的决策,就是斩断*的情分。
于是清朝入关之后,设立了这样的制度,那就是皇室的孩子,一律不得交由亲母喂养,而是要另外选派其他人。选派的人,可能是后宫不能生育的其他嫔妃,也可能是已经年老为尊的皇太后,如果孩子多的话,那么就只能让专职的宫女和乳母来喂养了。这个方法可谓是不用杀人见血,又能够让外戚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因为母不能凭子贵,更可况其他的亲戚。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虽然这样的方法不见血不动刀,但无疑还是十分残忍的。
*分离这样的事情,在老百姓看来就是人生悲剧,可是这些落生在皇室贵胄的婴儿们,他们从一出生,就不能够得到生母的爱,从母胎落下的时候,就已经被等候在一旁的老妈子给抱走,而母亲除了在宫廷大的庆典或者宴会中可以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外,其他时间莫说见一面,就是送一口吃食表达关爱,都是不能被允许的。
这个制度虽然是为了维护皇权,但是皇帝本人也受尽了别离的苦,可是不管多么的痛苦,小皇子长大做了皇帝后,他也不会因为自己小时候那对母亲难以煎熬的思念,会去改变这个制度。就拿雍正皇帝来说,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但是他跟乌雅氏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淡薄,因为雍正从出生后,就被交由佟佳氏抚养了。雍正在即位后,对于生母只是例行的加封,但是对于佟佳氏却不一样,佟氏一族在朝中做了不少的大官,可是在最后要被清理的时候,却是毫不手软,这就是这个制度的高明之处:让亲的生母不亲,不亲的纵然亲密,也是没有血缘关系,依旧不能仗着皇帝的宠信敢胡作非为。
虽然清朝如此的小心翼翼,可是最后还是没有防止到慈禧的垂帘听政,这真的是顾此失彼,防得了初一,却没能躲得过十五,说到底,这都是家天下的弊病罢了。不论是外戚干政还是后宫干政,大概皇帝最痛苦的就是自己是个凡人,虽然口口声声自诩天子,却还是肉体凡胎。不能够长生不老,就必须娶妻生子,而想让外姓在权力的旁边清心寡欲,那不是痴人说梦的事情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3:07
皇室的孩子,一律不得交由亲母喂养,而是要另外选派其他人。选派的人,可能是后宫不能生育的其他嫔妃,也可能是已经年老为尊的皇太后,如果孩子多的话,那么就只能让专职的宫女和乳母来喂养了。 有一定效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3:08
措施我不清楚,但是自康熙皇帝以来,清朝历任皇后都是满族贵族。清军刚入关时,提倡满蒙结亲,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是蒙古族,顺治的皇后是孝庄的侄女,康熙时候后宫中也有多位妃嫔是蒙古族贵族,但是聪明的康熙始终没有封蒙古族后妃为后。且在清朝后宫中,一族不能同时有两人身居后宫高位。后宫宫务也交由包衣统领,防止贵族将手伸到宫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3:09
清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这个制度很有用,只要后宫没有了权力,那么外戚也就不会强大起来,可以防止外戚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