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5: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08
夏商至秦汉在新石器时期,稻在南北均有种植,主要产区在南方。自夏商至秦汉期间,除南方种植得更为普遍外,在北方也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当时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地区在内已有双季稻出现。
三国至隋唐期间,北方种稻继续发展。唐代时在黄河流域不少地方都种稻,同时在西北及东北地区也有初步发展。在西部的广大地区种稻也有相当规模。南方也有较多的发展。
宋元至明清时期,稻在南北方均有发展。宋太宗曾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在今河北的雄、莫、霸等州筑堤堰工程、引水种稻。在今高阳以东至海长的大范围内全辟为稻田,后又扩大到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阳等地区。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在包括后来的陕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区在内的“汉沔淮颍上率多创开荒地”,且“所撒稻种”之“所收常倍于熟田”。
《农桑辑要》还强调指出只要“涂泥所在”之处,“稻即可种”,而“不必拘以荆扬”等地。
明清时期,在北方也开辟不少稻田,清代还在应变畿地区设京东、京西等四局,大量辟田种稻,并在西北及山西等地扩大稻区。清代时新疆*也发展种稻。东北地区在清代也有发展。
在南方,宋代时广西、海南岛多种稻,明清时在鄂、湘、赣、皖、苏、浙分布有双季连作稻。在浙、赣、湘、闽、川等地分布有双季间作稻,两广则多双季混作稻。在广东广西南部的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三季稻。明清时期水稻栽培几乎已遍及全国各地。
宋代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