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是当时的八个样板戏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0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0:57
所谓样板戏(model drama)是“文化大*”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从内容上看,“8”个样板戏和“9”个样板作品有区别,但“8”个与“9”个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产生年代接近,作品风格特征相同,加之学术界在研究样板戏时亦有将样板作品相提并论的做法,鉴于此,笔者认为还是以兼收并蓄为佳。
从年代上看,样板戏资料应限于1966年5月前后,至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为止的10年间产生的有关资料。那么1976年10月以后产生的有关文字、图片、曲谱、音像制品等等,不属于“*”遗物,也就可以不在此列。但从样板戏收藏这一概念来说,就不应只限于这10年间产生的物品。
同时为了学术研究对原始资料收集利用的需要,更应扩大范围、拓宽领域。更何况“*”后产生的有关物品,也较有收藏研究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样板戏在成为样板之前,有的作品已有“前身”。如《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红灯记》的前身是电影《*自有后来人》,《海港》的前身是淮剧《海港的早晨》等。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收藏的视线和触角延伸到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背景上,那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戏改”(戏剧改革)运动(歌剧《白毛女》即为延安时期首创)和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性现代戏创作,直至样板戏产生、传播的全过程。
起源与发展
它们的酝酿、创作成型较早,最终修改定型并定于一尊则是在*发表《谈京剧改革》后的1964年~1966年间。*曾组织、参与、经手过这些作品的改编、排练等后期加工的部分工作,于是被打上了“江记”标志。1967年5月23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那天,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先后多次率*局成员出席观看,以此给予强劲的*支持。*进入**小组并由此活跃于**舞台核心,均与此有关。
其后又陆续加上的京剧《龙江颂》、《平原作战》、《磐石湾》、《红色娘子军》、《杜鹃山》,芭蕾舞剧《沂蒙颂》及《草原儿女》,钢琴伴唱《红灯记》等,也得以厕身样板戏之列。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被纳入了与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的典范。
《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马琳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期间,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0:58
样板戏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存在以及对它们的评价,是一个经常困挠戏剧界的课题。这里论及的
样板戏
与它的本意略有区别,因为现在经常可见的
样板戏
主要是其中的京剧剧目,像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虽然同属
样板戏
,限于技术、市场等多种原因,其身影如今并不多见,至于交响乐《沙家浜》更难重新上演。第一批“八个*
样板戏
”定型之后若干年里又出现了“第二批
样板戏
”,其中的京剧剧目如《平原作战》和《杜鹃山》等,与此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一样仍然活跃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构成了戏剧理论界关注的
样板戏
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0:58
八大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沙家浜》、《海港》
(2)样板戏有关问题解答
样板戏一章我们主要应掌握那些内容
《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三部作品。。
样板戏是可否理解为因*而变得‘畸形’了的一种京剧
样板戏是畸形的,但现代京剧则是传统京剧的发展。
样板戏是从*角度完全否定样板戏价值呢?还是是从艺术角度充分肯定样板戏价值的观点?
样板戏是从*角度完全否定现代京剧价值,而从艺术角度充分肯定现代京剧价值。 。
样板戏它和京剧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样板戏主要是在现代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文化语境”?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是什么?
所谓文化语境,就是一种文化产生的语言环境。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就是指导*的时代背景。
样板戏这个名称的由来?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样板戏”。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艺术样板”或“*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样板戏可以说是*的产物吗?
样板戏是*的产物,但现代京剧并不完全是。
为什么会有样板戏呢?样析戏中的人物又怎样?
1958年至1964年间出现的“京剧现代戏”,是解放区戏曲改革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新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个时期,中国文坛刚刚经历了“反右运动”等一系列的批判运动。1962年“阶级斗争”学说的提出和1964年刚刚开始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剧了当时社会的*气氛。一方面,传统文化遭到全面清除,以前的所有文学创作几乎都遭到否定和质疑;另一方面,“二革” 创作方法成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指导原则。文艺问题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重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戏剧作为一种影响面大的特殊文艺形式,则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样板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年代,由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样板戏的主题、样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八大样板戏指的是哪八部戏剧?在看这些戏剧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艺术样板”或“*现代样板作品”。
样板戏的前身是什么?
是京剧现代戏。
为什么会有样板戏?样板戏的人物怎样?
第一个问题:一样板戏是五四以来新文*动的继续。二、是当时*斗争与巩固政权的需要。三、自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党一直在试图创建自己的文学,并且把文学作为一种*与建设的工具。因此种种,作为*现代京剧的样板戏就应运而生了。但后来更被*利用作帮派文艺的工具。
第二个问题:样板戏人物总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是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阿庆嫂怎么看?
阿庆嫂身上只是多了一些机智,在人性方面的缺陷仍然与其他样板戏主人公一样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尽管她有个丈夫,但却被编剧打发到上海跑单帮去了。她除了心中装着*、新四军、地下党以外,好象从没有表现出她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品性来。
样板戏有哪些呢?应该怎么样去欣赏它们?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艺术样板”或“*现代样板作品”。当作一般的艺术品去欣赏就行。
什么是样板戏?
李平:样板戏是由现代京剧等改编移植的一种戏剧形式。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样板戏”。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京剧现代戏” 和小说、电影、话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京剧现代戏”,又主要是根据“沪剧”、“淮剧”和“话剧”等戏剧形式移植的。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艺术样板”或“*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第二批“样板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0:59
样板戏全称“*样板戏”一共有八部,分别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是*时期*同志组织演的。在下愚见,其中有几部挺好看的,阁下若有兴趣可以看看《智取威虎山》其中有经典对白“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崔三爷长得也挺怪异的...
在下才疏学浅,谬误之处,还望多多指正,鄙陋之言,让阁下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