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7 15: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1
喜欢看封神榜的朋友就会知道,西伯侯姬昌有两个著名的儿子,大儿子叫做伯邑考,而二儿子叫做姬发,小说上伯邑考的结局是不幸的,他从小就聪慧贤良,是一名优秀的储君,但是为了营救父亲进入商都朝哥,成为纣王的马夫,却不幸遭到了妲己的陷害,最终被残忍的纣王做成了肉羹,让姬昌喝下。
在正史当中,关于伯邑考的结局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被纣王所杀害,另外一个就是被周文王废除,立了更有才华的姬发为继承人,导致最终伯邑考郁郁而终。
不过在此期间让观众感到好奇的事情是,为什么姬昌姓姬,大儿子要叫做伯邑考,而是不跟随父亲的姓氏呢?其实这就要从古代的姓氏制度说起,尽管现在人们都习惯以父亲的姓作为自己的姓氏,在古代原始部落并没有明确这样的说法。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名称或者部落首领名字,好方便辨别不同氏族的后代,以便相互之间的通婚,春秋战国以前,姓依然是一个起源阶段,在不断的发明发现过程当中,不少人并不是以父亲名字为姓,而是以封地,比如“秦、赵”,或者是以官职:“司马”。
那么伯邑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他跟随了父亲的姓氏,也姓姬,人们可以将其称作“姬伯邑考”或者是“姬考”,“伯”之的意思,在宗法社会,可以表明是长兄,而姬发,身为二公子,我们也能称呼他为仲发,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左传》记载:“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就是家人兄弟排行的持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因此我们常说成语“难分伯仲”,就是表明难于区分长短。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在封建社会当中,长子通常都是继承父业当家,在过去伯通多个通假字,春秋五霸的“霸”实际上也可以通作伯,意思就是长者。
“仲,中也,位在中也。”,孔子因为排行老二,因此他的字就是“仲尼”,世俗之间一些人开玩笑,也将其叫做“孔老二”,排序法起名有什么好处呢?古代贵族公子太多,父亲用姓氏取名很难区分,因此就这么说了。
不过有的时候,用排序法称名字,也比较朗朗上口,有意思的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名字为“旦”,后世叫他“季旦”或者是“姬旦”都不怎么好听,采取的就是他的封号,“周公旦”来形容了。
而伯邑考的邑,则是与其当时担任的官职有关,伯邑考既是掌管城邑的官吏,同时又是西伯侯的世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姬昌大公子叫伯邑考的原因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2
伯是长有封邑己过世,可能叫姬邑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2
因为实际上他的全名应该是叫做姬伯邑考,或者说伯邑考的原名应该叫做“姬考”,在名字当中的“伯”实际上就是一种排行上的说法,也就是家中排行老大的意思。比如说姬发,也经常会被人称为“仲发”,而“仲”即是老二的意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3
是因为他“伯”、“邑”两个特性在当时比较突出,都叫他“(姬家的)老大‘考’”而不叫他“姬考”,因为叫前面的那个名字更有特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4
因为伯邑考是长子,邑是表示他有自己的封地,他本来是应该叫姬考,大家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和封地,才称呼他叫伯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