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扩大内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40
1、朝老百姓口袋里塞钱是治本,只有人们的口袋鼓了,才有内需的提升;尤其是低薪一族和农民,他们需要购置的东西很多,手里没钱就买不了。一旦他们的口袋鼓了,内需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2、加大社会保证力度,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些人手里有钱也不敢乱花,生灾害病啦,儿女读书啦,安享晚年啦,飞来之灾啦,碰上哪一个灾难,都需要用钱。如果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谁挣钱还不知道花呀。
3、家电下乡是治标。方便群众消费,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且对部分群体实行补贴*,客观上也对刺激消费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40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内需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扩张性经济*除了针对即期萧条状态之外,进一步的意义则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城市化进程具有不断加速的趋势,这些特征客观上决定了采取必要的经济*往往是有效的,财政——货币*对产出水平有着普遍的、持续的影响力,有力地支持了“发展是硬道理”观点。这是迄今为止出台各项经济*和应对各种危机办法的基石,也是*大有作为的理论依据。但是,迄今为止,财政*的作用力为何这么有限,带动经济增长的力度,持续的时间为什么这么短暂?可以摆出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一结果:从1998年下半年实施扩张性财政*以来,*性投资并没有引致民间私人投资,虽然工业产品产值仍然增长较快,但是,投资开始出现断层现象,现在人们紧紧盯住物价,看物价能否回升,产出能否持续增长,担心仅凭已实施的那些财政*的力量还不足以引致民间私人投资,显然,这就对财政*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单纯地依靠扩张性财政*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内需又如何才能启动呢?第一,在目前货币*失灵的条件下,保持扩张性财政*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要继续追加*对基础建设投资,在稳住一块市场需求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加工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进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标准。
*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进程则取决市场启动的状况。城市化发展伴随着“开放区热”等助长了“经济过热”现象,使得城市化一度停缓了下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城市化就不能搞了。如果我们在城市化节奏上把握一下,如在目前这样的经济低潮上搞就非常合适。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全面振兴投资和消费,这比通过股市刺激需求增长效果要理想得多,长期来看也更为有利得多。第二,改变“低工资”*。目前的工资水平太低,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了一种“高积累、低消费、低工资”*,那是由于计划经济*下的*环境保证了这种制度的有效性。虽然消费和社会福利水平相对要低一些,仍然有一大块“隐性消费”非货币化。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则出现了另一种不合理状况:一方面,低工资低福利**没有解除,即使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居民收入、尤其是那些工薪阶层的收入仍然上不去。而另一方面,隐性消费如福利性的住房、医疗、养老以及子女教育迅速显性化、货币化,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制度改革的预期,使得在低收入的水平上进一步减少了现期消费的支出,因此,过渡时期出现了“储蓄过多、消费不足”的现象。(1)工资水平太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剩余只是被少数人占有,实际是富裕了一部分人,而国民收入差距扩大,这样,高收入者消费高档的进口品,国内消费市场仍然处于萎缩状态。(2)工资水平太低,低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造成恶性循环。如果人们的收入大部分只是用于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个人就没有能力进行自我投资,或是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3)工资水平太低,不利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多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反对低工资*并非主张要采取高工资*,而是认为工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效率相适应,有利于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这个问题既是分配问题,也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条件之一。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中,存有着巨大的结构性缺口:从分配关系来看,我国一向是高积累,结果积累挤占了消费,最终消费市场很不发达;从生产关系来看,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适销不对路,有些企业的产品就是为库存积压而生产,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都计入了积累,所以,一方面我国资本积累量巨大,但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的资本却不多。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有效积累(effective accumulation)不足。这个“结构性缺口”所反映的既是结构性矛盾,同时又是一个总量问题。如果积累的效率提高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投资挤占了消费。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融资渠道的格局。一是要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满足不了资金市场的需要,必须要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股市。“5.19”事件使得长期低迷的股市一下子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股市上涨也使得原本处于停滞状态的公司上市步代大大地加快。最近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决议,重点也是强调了资本市场的作用,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应有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民间商业信贷的活力。金融市场越来越走向多元化趋势,企业既存在着生产性的需求,也存在着投机性的需求,而且,越是小型企业这两种行为越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大银行来说,往往难以区分企业行为上的差别,只有那些小型的、地区性的民间金融机构才具有这方面足够的信息和精力做这些事情。从市场竞争效率角度看,小型的、地区性的民间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信贷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等几个方面开展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会打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建立并完善有效率的竞争性信贷市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40
1.国人的财富需要增加;(如何增加呢?工资.税收。是复杂的问题。美国在做,全世界也在做。需要高智慧。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工资,而抹杀一些本身就没啥利润的企业。企业需要有利润才有钱发更多的工资。如果企业出现连续亏损,就别想加工资了,你也将会失业了。)
2.完善社会保障,使国人减少后顾之忧;(住房.医疗等等。地方*能否自己经营廉租房呢?比方说*拿出10万平方米的土地,5万平方米用于商品房出售后的利润来支付5万平米的廉租房建造成本呢?如果是可行的话,廉租房按4.0容积率计。那么,*10万平米的土地就可换来20万平米的廉租房的永久出租了。)
3.产品质量要过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41
教育和医疗免费,减轻老百姓的生存负担,让老百姓敢花钱,*也不能靠医疗和教育拉动内需啊,国家教育我们不能发国难财,可现实中国家是发着老百姓的救命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42
外贸经济变差,外贸每年为GDP贡献不少,并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企业倒闭一大批,将导致大量失业和中小企破产倒闭潮,由此影响相关产业链的不景气。国内扩大内需,提供大量的就业与发展机会,带动经济消费发展,保持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对抗金融危机。作用可以参考与当年美国大萧条时罗斯福新政那种刺激经济,避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