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06: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3
人都是会老的,如何看待“老”这个问题,亦是人类文明体现之一。那么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看待“老”这件事情的呢?从一些民间俗语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比如“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到底是褒,还是贬?从字面意义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家里的长辈,老人向着哪一家晚辈,那一家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
这种解读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却容易衍生出对“老人”的偏见,因此,将俗语拆分来看,可能对俗语内涵理解得更透彻些。
我国古代一直对“龙”存在图腾崇拜,而“龙”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包容、进取、独立等精神的象征。
所以,在颜小二看来,俗语的前半句“老人是条龙”是在讲,家庭里的长辈,尤其是父母,他们大多数身上会有“包容、进取、独立”等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存在。
如何理解俗语的后半句呢?所谓“向谁谁家穷”,这里的“穷”,并非源于老人本身,毕竟日子是我们自己在过。因为老人身上有包容精神等等,所以他们会倾向于后代中过得不好的孩子,会对照顾生活匮乏的后代。
于此,在颜小二心里,“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不是在责怪老人对后代之溺爱下的“捧杀”,而是在解释大多数老人“偏爱”行为的初衷:帮助更困难的后代。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中,以我的理解看来,这里面蕴含了古人对“老”的看法,这种看法绝对不是消极的,相反还十分富有哲理,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1、“龙”的精神如果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直接解读为“老人的溺爱会害了后代”,以此来诟病老人,颜小二觉得,这是后人的悲哀,亦是老人的不幸。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对于“龙”,西方有和中国不一样的解读,中国的“龙”形象大体上比较光辉,而西方的龙,性格相对复杂,有好有坏。
而华夏子孙自古以来就有“龙的传人”一说,所以提起“龙”,一般都是取其正面形象下的意义。
关于龙图腾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而主流说法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社会。那个时候,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战胜了别的氏族,于此,就有了一定范围内的文化大融合,因为每个氏族都有每个氏族的图腾,融合之下,以华夏族的蛇图腾为主,龙图腾便孕育而生。这也与龙的形象相吻合。
龙的形象,更像是不同动物的混合,龙有蛇的身子,有神似“猪”的头,角是鹿角,耳朵则是牛的耳朵,爪子和鹰爪相似,身上有鱼一样的鳞片,须是羊的须。
从龙图腾,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包容精神”。
除了“包容精神”,龙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也是“正义化身”。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而这一天便是一年一度的“春龙节”。
“春龙节”这天,人们会焚香,并且做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和一个神话有关。神话的主角是一条白龙,他不忍心人们因缺水而生活困苦,于是私自降雨救人,继而得罪玉帝,受到惩罚。而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便有了“春龙节”。
于此,“龙”也代表“生机”、代表“奉献”、代表“善良”。
那么再回到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上来,这句话中,以龙作比“老人”,可见这里的“老人”指的是极具包容心、十分善良、愿意奉献自己,将生机留给别人。
于此,俗语中的“向谁谁家穷”于我看来实则是在揭示,大部分心地善良、具有包容心的老人,他们会以自我奉献的姿态,将生机留给更困难的后代,尽心尽力帮助困难的“后人”。
也就是说,这句俗语不是在诟病老人对后代的“溺爱”,而是在揭示,穷人家可能有一位或几位善良老人,他们不是没有更富裕的子女接纳自己,而是在以奉献的姿态,尽绵薄之力,替匮乏的后人“燃烧”自己。
3、古人是如何看待“老”的从上面的角度解读“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挖古人对待“老”的态度。
“老”不等于“无用”,老是“人生经验”的积累,是“智慧”的积累。如果轻视“老”,要么是“莽撞”,要么是“愚昧”。
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老”的一天,再年轻的人去轻视老人,就近乎等同于轻视自己。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而从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老”的尊敬,以“龙”作比,这近乎是对“老人”的最高肯定。
孔子曾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可见越“老”,孔子的智慧积累得越深厚,人生便越“*”。
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从来没有将“老”看成是一件让人回避、嫌弃的事情,而人也不应因为“老”去苛责长辈,如果这样做了,这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悲哀。
4、俗语里的叮嘱:要尊重正在老去的生命关于岁月和生命,我曾在《落叶》这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智慧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礼物,看到事物的恰当之处,看到事物每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许就能得到全方位的视角,这样就能理解所有,从而原谅一切。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家里的老人总是包容、甚至寡言的,相比起来,年轻的我们更加急躁且没有耐心,这是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足以让我们可以全方位审视身边人、身边事,更没有原谅一切的内在素养。
而这些,有一部分老人有。
诚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拥有包容、善良的美德,但是,从大方向上看,我始终觉得,对于“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大可不必将其解读成略带戾气的对老人溺爱后人的批判,将其理解为“老人对匮乏后人的恩泽”或许更符合我国千年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一些。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4
这样的意思就是说老人非常难伺候,如果放到谁家谁家就会变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就不会做什么事情,并且比较难伺候,还容易让他们不开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4
这句话意思是老人不能干活是吃白饭的,而且老人体弱多病要经常看病吃药,时间长了就会花光家里的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5
就是说在一个大家庭里老人不能偏袒自己的某一个孩子,应该关爱所有的孩子,不然一大家子都会陷入明争暗斗之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6
因为老人在晚年时各项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甚至会出现神志不清,这对于照顾他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费精力和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