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数学哪个内容可以创设情境导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15: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31
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考试、作业中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情感,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3] 。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体间性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谈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的情况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上倾听者,遇到困难的解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将情感转移到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
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5 ] 多数人都认为,数学美的三个特征是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在教学中,要以数学美学教育的四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6]
数学上许多的东西,只有感到其美,才能对它感兴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1,2=,这一公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不对称、不和谐,也不美观。但当我们了解它时,知道±表示有两个根,a在分母上必须a≠0,根号里的判别式,会显示根的数目,以及方程的性质,就会感到它的美好。正如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卡丽摩多,外表丑陋,内心却是美好的。
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能给人以美妙的感觉。例如:勾股定理:a2+b2=c2 , (a为一直角边的长,b为另一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的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a为底边长,h为该边上的高)。结论是如此的简单、和谐、美妙。在做数学习题时,当你无从下手时,一条辅助线的添加,让你迎刃而解。这时的心情只能用一个“妙”字可以形容。
数学家证明费马定理经过三百余年的努力,陈景润对哥德*猜想的苦苦追求,欧拉关于多面体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间的著名公式:V-E+F=2(欧拉公式) 由于未加*竞引来一批令人失望的反例,于是1893年庞加莱将公式修改为:对任何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满足V-E+F=2,这些都是追求完美,奇异性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要做到完美无缺的这种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数学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4.不断改进教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由于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在讲授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这节时,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来讲。让学生10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a、b、N的值,探究logb N与logaN 、loga b、lgN、lg b 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底数的取值是否影响它们的关系,探究结束后,让每组的代表来汇报结果以及探究的过程,互相交流。结果表明,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不仅保持了浓厚的兴趣,还通过计算、观察、归纳、猜想、证明,体验了知识的发现、形成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7]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运用起来更灵活。不仅学会了探究的方法,还发展了他们的认知结构。让他们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细心、耐心,勇于猜想,敢于实验。敢于探索,不能武断的就下结论。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挺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学。所以说,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把教学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8] 例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许多学生会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上这节课时,就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不仅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还丰富了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比拟的,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6.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9] 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6]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