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7 1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04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硬化等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的脑缺血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血高凝状态等亦可引起。
2.发病机制目前关于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流动力学说、动脉痉挛学说、微栓子学说等。另外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是重要的发病机制。
【病理】闭塞脑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或栓子,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等。
1~6h内病变区域脑组织无明显改变,6~24h内缺血区域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神经细胞有明显缺血改变。24~48h内脑组织梗死局灶*组织坏死。而后病变区域液化变软,周围组织有水肿和点状出血。随着液化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瘢痕。
【临床表现】
1.病史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病史。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一般无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如系脑干梗死则发病时即有昏迷。出现局灶梗死后随之出现大脑半球大片梗死,意识障碍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因形成脑疝而死亡。本病有明确的定位症状及体征,病情可在数小时后逐渐加重。
2.症状血栓发生部位不同,脑局灶性症状亦不相同。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病侧偏盲和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的三偏征。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少数病例可有昏迷。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主干闭塞有三偏征,主侧半球病变尚有失语。重者可产生意识障碍。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对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下肢症状为重,可伴有排尿障碍,肌张力不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情感淡漠及失语少见。
(4)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较少见。主要发生于脑桥、中脑及两侧枕叶。主要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和感觉障碍、眼肌麻痹、眼球震颤、瞳孔缩小、眩晕、共济失调和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昏迷、高热,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