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3 09: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3:32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十三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质效升级、旅游要素的创新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结合、旅游市场的理性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在转型升级、幸福生活、美丽中国的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发展、创新突破成为关键。本文将从旅游业的发展地位、时间维度、推进导向、突破领域四个方面对旅游业在“十三五”中的改革方向和要点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十三五”旅游业改革发展有所贡献。
一、创新一个定位
提升战略地位,构建话语体系。旅游业是能够拉动产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经济型产业,是能够提升收入、拉动就业、幸福民生的综合型产业,是能够降低消耗、美化环境、集约发展的生态型产业,也是能够传承文化、创意创新、重塑价值的文化型产业,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是与经济繁荣、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文化强国战略密不可分。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全民大众化出游进一步深化阶段,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但是旅游业在国家战略的话语体系当中仍然是比较边缘化的,大体还是在第三第四层级,没有跻身第一第二层级。为此,“十三五”期间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旅游业的话语体系,避免碎片化的*呼应,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力优势。总体话语体系应该包含消费经济强引擎、幸福生活新标尺、民间外交大舞台、和谐社会润滑剂等。
在“十三五”时期,尤其应该从打造国民福利、通向幸福生活方面入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生活,而旅游业是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产业,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当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浪潮袭来的背景下,旅游业愈发成为幸福生活的标志。到了“十三五”阶段,应该从生活质量、生活幸福角度来提升旅游地位,提升旅游话语权,推动从国家层面、*层面明确提出要求,把旅游作为重要的国家福利,作为惠及全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旅游真正成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让旅游业成为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的支柱产业。
二、把握两个维度
把握时间维度,做好纵深研究。“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延伸,既要建立在对过去十年旅游业发展评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又要面向未来十年旅游业发展展望的前景分析,要明确旅游业取得的成就、问题、阶段,进而明确其发展走向、发展领域和主要目标,要把“十三五”五年的发展放在前后十年的时间坐标上去谋划。
把握空间维度,做好经验借鉴。“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不同区域主体的发展经验,既要借鉴我国旅游发达区域发展的经验做法,又要学习国际旅游强国的实践,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放在地方经验和国际经验成功做法的空间坐标上谋划。“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把握历史机遇,巩固发展成果、正视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模式、拓展国际视野,以典型带动、以先进引领,促进十三五旅游业更高效的发展。
三、明晰三个导向
目标导向,前瞻引领。结合以往提出的旅游强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总体发展目标,可尝试提出更为具象和创新的目标,比如未来十年建设世界五大旅游强国之一等等,实施国家旅游品质计划,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服务质量、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上再上新台阶。
战略导向,实操推进。让旅游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呼应经济转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新常态下的经济战略,呼应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生态战略,呼应幸福生活、民生普惠的民生战略,呼应文化强国、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战略,呼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的空间战略,全面考量、注重着力、实操推进。旅游业内涵丰富、体系庞多,但在国家整合*体系中其实是碎片化的。旅游业可以与生态、文化战略和产业结合,但都不占主导地位,似乎处处都有,但提炼起来,又处处没有,如何将旅游业整合打包融入国家战略,形成以自身为主的完整*体系也是需要关注的。
问题导向,审视当下。通过时间维度的纵向分析,明确当前中国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作为“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项目推进的基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层面,旅游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有的过剩,有的不足,一方面旅行社、酒店这样传统要素出现局部性过剩,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度假休闲产品严重不足;服务结构矛盾突出,游客出行已经由线路为主导的团队旅游模式向目的地为主导的散客旅游模式转变,然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体系不能适应迎面而来的散客时代;消费结构矛盾突出,真正的旅游娱乐消费、体验消费、文化消费支出不高,但在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比重较高;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实践需要的人才匹配度很差,难以对接快速变化的旅游发展形势。
二是增长方式层面,过去旅游发展过于注重经济导向和投资导向,在质量导向、民生导向和服务导向方面有所欠缺,迫切需要引导旅游运营管理模式从重建设转向重管理、重软件、重服务等方面;技术创新不足,旅游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科技应用比较薄弱,与科技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装备制造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文化创意创新等还颇显不足;盈利模式粗放,目前我国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效益方面,无论是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旅游的贡献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从其他部门、大众来说,旅游部门好像更注重人数和收益增长,使得搞旅游就像是在搞开发、搞破坏,但实际上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是非常突出的,“十三五”时期在评估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上应该有更多的指标或贡献度的测量。
四、做好四个突破
地位突破。真正提升旅游地位,把旅游业提至新常态经济新动力、国家民生、国家福利层面考量,把旅游业纳入国家福利*体系,推进旅游业从产业经济属性更多转向社会属性、民生属性、事业属性,全面谋划带薪休假、修学旅游、区域联动等,使旅游业实实在在地纳入国家一级战略体糸。
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发展动力王要靠两只手,一只手抓工业经济,一只手抓土地财政,但在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这两只手的引擎作用逐渐减弱,寻找新的经济驱动引擎势在必行。旅游业作为强大的综合带动产业,能够把文化、生态、民生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能够释放高效、综合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最好的内生驱动力。“十三五”期间要强化这理念,要从*设计和产业谋划上做足做透,要在管理*上理清理顺,让*依法监管、企业市场运营、协会自发活力,使得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能够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品质突破。以往的发展骨子里还是量的思路,更多关注的是景点、产品、宾馆酒店等有形内容的建设,总体看到中国旅游规模水平在提升,但是品质质量提升还很不够,对质量和服务的重视还很不足,特别是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要将旅游服务提升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旅游提升的重要方面,与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全面突破。从要素配置向服务体系构建转变,做好围绕产业发展的行业服务系统的构建,从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品质服务转变,做好个性服务与标准化服务的结合,从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做好围绕旅游的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的薄弱环节,如旅游加工制造、旅游商品设计生产、旅游规划设计等。
科教突破。在国家科技计划行动中,旅游还比较边缘和弱势,要做好科技支撑和教育支撑,强化国家层面的旅游科技和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型智库,做好一批新领域、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如智慧旅游技术革新、行业整合、服务构建等),推进产学研体化的力度,激发旅游业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贡献值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