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0 19:41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5 09:04
1、文喜私关的全句是:你的文字我很喜欢,你的私信记得关。
2、所谓的“文喜私关,出一咬三,楼虾自删”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的文字我喜欢,你的私信记得关,如果出书一咬三,楼里的虾自己删。”
3、这其实是网友的一种调侃,常出现于热门的评论下面,既是对网友评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网络言论环境的无奈。常出现在一些讲大实话的热门评论下,充分赞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楼主即将被利益相关者私信轰炸的担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6:30
因为表情比较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比文字看起来更有感情,还可以在无意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现在聊天随随便便都能看到几个表情,如果不用表情聊天,感觉就是缺少灵魂的,而且大家运用起表情来也是得心应手,各种各样搞怪的、可爱的、呆萌的表情包是应有尽有,个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表情来聊天有以下的几种原因:
1. 恰到好处。表情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表情的魅力是文字所不具备的,文字看起来冷冰冰,而表情看着更加有“温度”,而且表情看起来更加轻松幽默,让人不会反感,比方说想揍人,如果用文字描述可能会让人觉得你的脾气不大好,可是用表情就不一样了,别人反而认为这样很搞笑,而且我们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手机来联系的,没有面对面无法获知对方的面部表情,用了表情看起来就更加细腻了,没有太大的距离感。
2. 实用高效。打开聊天页面,聊天框那里系统就已经自带了一组表情了,喜怒哀乐什么样的表情都有,如果没有的,直接输入文字搜素表情包就可以了,而且在最上面一栏会显示你最近使用的表情,不用在里面翻找,方便快捷,点击就能直接发送给别人。使用起来方便效率高,所以受年轻人的喜爱。
3. 符合潮流。表情可以紧跟网络潮流的发展,比方说一些网络词语“躺平”“栓Q”“听我说谢谢你”等,把它们制作成各种表情包在网上会迅速地流传使用,可以很好地避免尬聊,也更容易制造出轻松的氛围,所以有人调侃文字不够,表情来凑。表情的风格多变,也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新奇事物的心态。
我自己平时跟别人聊天也是很喜欢使用表情,打完字发送过去了然后在后面追加一个表情,觉得这样更能表达我此刻的想法,或者在一段话的开头/中间/结尾处加几个表情,比纯文字看起来生动很多,平时遇到一些有趣的表情包也会收藏起来,偶尔会在表情商城里面更换一批新的表情包,毕竟总是用那几个表情也会觉得腻的,用的时间长了就觉得没什么新意了。
可不是跟谁聊天都适合用表情的,即使再喜欢用也要分清楚场合,比方说在工作群里面说话,或者跟上司聊天的时候,尽量就少用表情/表情包了,因为进行交流是在讨论工作的,本着严谨的态度比较好,发表情不合时宜,可能显得你“吊儿郎当”,给领导的感觉是你没有重视工作,所以要慎用表情,未必这样做就是错的,但本着不出错的道理,就尽量避免吧~
其实表情(包)的出现给我们的沟通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反而更加喜欢这样的聊天模式了,既可以用表情来调侃、讽刺,又不会让别人觉得有被冒犯到,还可以用表情来哄哄对象,但在交流时也要避免过高频率地给对方发送表情,不然对方会觉得你太敷衍,同一时段出现太多就让人觉得很没意思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6:31
表情包最早起源于一位美国人发明的笑脸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颜文字、笑脸、绘文字、图文叙事以及动态图片等各类表情包。2014年起,Emoji搜索引擎的创始人甚至将每年的7月17日定为“世界表情包日”。而表情包的真正盛行源于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用户不仅能使用软件自带的表情包,还可以发布自己设计的专属表情包。社交软件使人们的交流逐渐从面对面沟通转向线上交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于在虚拟交流时“斗图”。
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相较于面对面的沟通,人们在线上文字对话时较难感知对方的状态或情绪,而发送表情包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当人们想表达负面情绪或者想怼人时,发送恰当的表情包既能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可以缓解对方在接收信息时的尴尬。表情包还能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状态有“憨笑”“呲牙”“可爱”“偷笑”和“微笑”等,当用户想传递开心的感受时,不必思考使用何种文字更为精准,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便可解决。
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常常带有调侃、讽刺或戏谑的色彩,而中老年表情包则以安静、祥和与正能量著称,这也造成了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的认知差异。比如,中老年群体普遍认为微信里的“微笑”表情是一种开心的笑,但年轻人却认为它是带有嘲讽和高冷感的假笑,因为它与“难过”“再见”等表情一样视线向下,看上去是一种情感压抑后展露的笑容。
不过,我们在拥抱表情包时,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因为表情包的内容和解码的过程都具有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中的误解与偏差。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视频截取,表情包终究只能算一种浅层次和碎片化的表达,是线上人际交往的一种辅助手段,还远远替代不了语言或文字交流中的深刻思想与真情实感。毕竟,人与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双方心灵相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6:31
因为表情有时更温暖且更形象。而单纯的文字有时不能够很好的沟通,容易显得生硬没有感情,这时一个可爱的表情就能够很好的传达情绪,调节气氛。
现今学界还未针对表情包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解释。已知的是“表情包”这个叫法最初于2008年前后出现,但是出处已不可考证。学者林晓冬对表情包概念的解释是:“多个同类型表情组成的系列表情的集合,通常是由群众对其抱有特殊印象的明星、网络近期流行的语录以及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来源,配上一系列与图像意境相匹配的的流行文字,用以表达使用者所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笔者认为,林晓冬对表情包的界定较为准确地描述出了表情包的特征,目前大多数表情包还都以传递幽默的情绪为主,可以传达一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意义,是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1.ASCII字符应用阶段
表情符号应用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斯科特·法尔曼将“:-)”用来表示“微笑”之时,此后ASCII字符正式被运用于社交平台之中。接着,日本运用ASCII字符来模拟各种肢体动作,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颜文字”,比如“Σ(°△°)”表示惊呆“n(*≧▽≦*)n”则表示可爱。
2.社交软件自带表情符号阶段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不少社交软件随即开发了“自定义表情”,网络传播中新一代表情符号出现。最初的自定义表情分为JPG格式、GIF格式(即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静态(JPG格式)是一种图标式表情,以各种情绪的面部及简单物品的彩色卡通图标为主,其中动态(GIF格式)的“黑白猪”“兔斯基”也是第二阶段表情符号的代表之作。
3.用户自主生产阶段
现今流行于网络平台的表情包被注入了更多的活力。用户自主生产阶段最初的表情包是以“卡通脸型+真人表情”的形式出现的,网友们将一些已有的网络卡通表情的脸型和特定的恶搞真人表情的五官结合,形成了卡通形象+人脸形式的表情包。随后,此阶段的表情包表现形式发展成以明星、现实中人们的夸张动作的照片为素材,加文字介绍制作而成,类似于电视剧中时常看见的“台词”。除此之外,纯文字与网友手绘作品(如暴走漫画)的表情符号也风靡一时。
1.直观性
表情包与文字的简单化不同,表情包从“颜文字”到演进成为以真人照片为素材来传递情绪。表情包中所含有的背景、神态、动作都成为其表明含义的方式,相比于单一的文字信息传递,表情包所传达的信息更加直观、更加具体。
2.流变性
很多时候,表情符号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已经与其最初产生时的意义相差甚远。例如,在社交媒体中使用“微笑”表情,不一定代表使用者在对你表达友好,而经常被视为“呵呵”(无奈)之意;最初出现之时代表“你好”,而如今更多地被人理解为“再见”和“友尽”的意思,因此,我们需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和不断更新的传播语境中,重新解读表情包所富含的新意义。
3.对语句意义的修正性
由于网络传播受到时空*,传播者的情绪不能精准表达,若使用表情符号,则可以对传播者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修正作用。例如,同样的一句“你真的太棒了呢”,配上不同的表情符号,则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你真是太棒了”与“你真是太棒了”就代表了传播者的不同情绪。表情符号的使用有助于修正传播者所要表达出的真正含义。
4.UGC式生产
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伴随Web2.0概念而兴起。它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从表情包的来源看,表情包的一大特点就是UGC式生产,即所有网络用户都可以制作并且发布共享表情包资源,一些热门的表情包可能被大量追捧和使用。微博平台上也有许多经常制作和发布表情包的博主,他们凭借受欢迎的表情包吸引了大批粉丝和人气。
1.表情包在使用与制作上具有便捷性
一方面,表情包在使用上十分便捷。QQ聊天中,表情包的保存只需要点击右键即可完成,下一次使用时也会自动被保留在系统中,无须再次操作,而文字的使用则无法实现在线保存,往往需要传播者再次组织语言,才可以进行网络传播。
另一方面,表情包在制作上也同样便利。一张图片+文字+创作者的想法就可以制作出一张生动有趣的表情包,不需要过多技术条件的支持。例如,在明星黄子韬的照片中添加“什么?”“有本事放学别走”等文字描述,就可以描述出多种意义不同的表情包。
2.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
从传播学角度看,表情包不仅仅是网络传播与交流中的一种介质,同时也是对文字信息传播的有效补充。传播学者多丽丝·格雷伯曾指出:“我们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经开始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与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6:32
现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什么必不可少?回答可能是:手机、充电器、WiFi信号,以及表情包。所以,当微信又上线新表情时,迅速占据了当日的热搜,并刷屏了朋友圈。更遑论,这一次更新的表情还都充满了“灵性”。
微信表情增加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其中隐藏的潜台词是,在线社交的话语体系,已经完全偏向了“Z世代”们。他们所偏好的聊天表情以及表情包,已经成为所有网民在社交沟通时的必备品,以及新的文化载体。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做“聊天时千万别只发文字”。点击进去,里面全是网友的“社死”现场。当不带表情的文字出现在手机社交APP的聊天框里时,几乎等同于宣读一个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书。这样的对话基本意味着,聊天的双方之间感情等同于无,对话也通常坚持不了几个回合。比对话时没有表情更可怕的,则是双方对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数年轻人,相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上司发来的“微笑”惊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对父母长辈的“再见”表情无言以对。当然,更尴尬的是,你敲完一大串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发过去“狗头”,结果收到了对方更加严肃认真的回答。表情和表情包,无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潜规则”。它既是在线社交的门槛,也是划分出不同社交群体的天然界线。当一个人上网聊天时,只有认可了对某些表情含义的诠释之后,才能跨过这道*的鸿沟,获得某一群体的身份认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6:33
你好,现在年轻人喜欢聊着聊着就走入了表情包的阵营,还有人拒绝表情包的参与,总觉得表情包是很随性的一种聊天方式,涉及到工作的事情,还是不要涉及表情包比较好,否则就失去了严谨性和认真性。
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会排斥表情包的参与,而且他们也不太理解表情包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年轻人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或者是另一种有趣,但是被年纪大一点的人一通思索,竟然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这就非常尴尬了。
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表情包走入年轻人的社交。喜欢在聊天中发表情包的人,其中一部分的人特别热情和开朗。
不管是群聊还是私聊,他们都能找到有趣的话题,让聊天变得愉悦与轻松。比如,聊天的内容逐渐变成了尬聊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仍旧可以自我嗨玩,不是打扰,也不是纠缠,而是用一份好心情感染所遇见的人。
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人缘都比较好,即使别人性子冷清和淡漠,也照样会被他们感染和影响着,只能说明他们太会活跃气氛了,却从不让人觉得聒噪和打扰。
表情包,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一种诙谐和幽默。
有些人思维比较跳跃和活络,会自动收集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照片,然后做成好玩有趣的表情包,或者图片,或者动画,总之,这里面从不缺少搞笑的成分。
一个天生爱搞怪和幽默的人,大都喜欢发表情包的习惯,也有制作和收集表情包的爱好。
真正的幽默是有分寸感和教养的,不是随便哪个人都会去逗趣和撩拨,这也是幽默的真正意义和美好。表情包发展至今,在人们的思维大数据中,更多的含义应该是快乐、有趣、动感、立体等等内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表达,而是深层次的抵达内心深处的触动。
想迅速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如多观察对方在聊天中经常使用哪些表情包,也就有数了,这是性格的习惯表现,也是潜意识里的喜好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