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9 0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5:36
循环经济下产业发展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的一种战略性的趋势选择。这些因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单独作用、联合作用、系统性作用等多种形式。
(一)内在因素
影响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利益、创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退出壁垒、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等。
1.利益。由于企业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的,所以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总体上不会时时完全一致。当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社会目标不相一致时,企业从利己角度出发,选择最利于自己的行动方案或占优策略,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帕累托组合的非最优。对于环境问题,当企业从利己角度出发制定战略或采取行动时,所获得的结果对自己来讲不一定是最优,对社会整体来讲,也不一定是最优。长期以来,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视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最终导致自己的收益和社会整体收益的减少和降低。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引入新的机制或采取新的措施,也就是想方设法使企业行为的结果与社会目标相近或相一致。企业行为是利己的,在没有外力约束和激励的条件下,当循环经济模式下生产获得的收益小于传统模式下生产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很难自发形成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即使在*的监管或强制下企业暂时形成了循环经济的运作,但是一旦*监督不力或*监督存在漏洞,企业就会出现逃逸行为, 也就是逃避循环经济模式的生产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让企业获取相应的收益,企业才会自愿从事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产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利益获得必须大于企业不从事循环经济生产获得的收益,这样,对企业才具有现实的激励效果,也只有这样,企业间形成的循环经济链条才是相对稳定的。
2.技术。技术是循环经济的微观载体,它处于核心地位,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讲就是可以把各种废弃物质都能运用于再生产过程的技术,包括分解、合成、制造技术等,具体有环境无害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再循环和重复利用技术、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技术等。没有这些相关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无疑等于纸上谈兵,即使在实践中构架起了循环经济的运作体系,实际生产活动也未必能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要求,因而,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此外,循环经济的实现还有赖于良好的规划、组织与管理,而循环经济的生产组织、管理规划是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为实现生产技术的应用及效率提高而进行的组织活动,所以,技术是制约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在于系统内所有成员间的共生。以生态理念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也要求企业之间通过生态产业链关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有机群聚,实现企业间废物交换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因此,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产业能否顺利成长、壮大与成熟。首先,产业扩张是在产业链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扩张;其次,产业内部的优化归根到底将是产业链条的优化;其三,只有通过产业链条,企业间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所以,保证企业间合理、畅通的运作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条,对产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进入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从产业组织角度看,构成进入壁垒的一般因素是: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和行*规壁垒。也有学者认为,影响企业进入的原因主要有:规模经济、行业*的规定与*、产品的“先入为主”性、资本需求、转换成本、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等。退出壁垒是指即使在过度进入的行业,企业的退出仍然有高昂的成本,构成这些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损失,工资刚性和技能差异引起的劳动力转移困难,进入其他行业时碰到的进入障碍,社会保障不完善引起的社会和*问题等,这些成本可能是如此昂贵,使得企业即使明白继续滞留在能力过剩的行业中已不可能改变其困难处境,但仍然不能或不愿退出。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很多,如经济的、技术的、*的和法律的因素等。进入退出壁垒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某一特定产业的进入壁垒高,会使新企业无意进入该产业。同样,如果一个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退出壁垒,会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性障碍。
5.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并不完全等同于高科技。产业创新不但包括创造或进入新兴产业,而且包括传统产业重组和升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创新的内涵越来越广,如企业的电子化、网络化、绿色化(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等)等都是它的重要内容。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创新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产业创新可能减缓产业衰老、延长产业周期,使产业具有衰而不亡的特征;也可能在产业成熟期到来之间,企业未雨绸缪,先发制人、进行创新,从而减缓产业衰退期的到来。
6.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国生产特定产品的能力、占领国际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 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内在要素综合实力的体现,产业的创新、协调、兴衰动力等归根到底要通过产业竞争力来得到外在表现。经济学家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揭示了产业的兴衰变化,竞争力由弱至强再到弱的过程,显示了产业由“形成强大衰退”的过程。产业竞争力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关联,因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产业竞争力的源泉不同。当产业竞争力强时,有利于技术进步、扩大市场、吸纳资源, 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环境,有利于新产业的形成和已有产业的发展。相反,当某一产业竞争力弱时,产业的扩张能力相应也减退,意味着产业的逐渐衰落。
(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有:自然社会环境,人口*因素,对外贸易,**规制,市场需求等。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对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布局的影响。各地区往往依据资源要素的秉赋选择优势产业, 依托自然条件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二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观点已很多,此不赘述。三是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四是良好的自然环境会推动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人口*因素。社会人口的数量、质量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是因为:首先,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与扩张。其次,适度的人口数量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的素质越高,越有利于产业发展。其三,过多的人口会对需求产生压力,并阻碍一些产业的发展。此外,稳定有利的*环境会推动产业发展,反之,则会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损害。
3.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产业成长的外部推动力之一。一国(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国(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甚至会改变该国(地区)的某些产业*。对外贸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技术、产品结构调整、投资等。
4.*规制。*措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发展的初期需要*相关*、法规的引导和规制;其次,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的变化或战略意图会影响到实际产业的收缩或扩张,甚至衰退、消亡;再次,*的行为目标、发展理念会导致*的一系列方针、纲领、*的出台与变更,从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布局的变动,关系着产业的成长与兴衰。因此,**依然是影响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消费需求。简单地说,产品的实现与生产的可持续性均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在产业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市场拥有广泛的内涵与作用,从方方面面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在硕士论文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重要、也是主要因素之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如果价格能够很好地传递信息,那么,当某种产业的市场需求扩大时,相关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进入这个产业的资本就会增多,产业发展速度就会加快。其次,需求的减少会抑制产业发展。最后,需求的变动会改变原有产业生产规模、模式、产品结构、产业成长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