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7 17: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0:09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然而他与一般的商人不同,能够凭借非同寻常的*敏感,发现质于赵国的秦贵族子楚“奇货可居”。于是决心进行*投机,出谋出资支持这位“秦诸庶孽孙”取得王位继承权。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其*投资获得回报。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起,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免职,吕不韦在秦国专权12年。而这一历史阶段,正是秦*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论其功业,吕不韦可以与商鞅并居前列。 吕不韦以个人财富影响了*进程,他以富商身份参政,并取得非凡成功,就仕进程序来说,也独辟新径。吕不韦的出身,自然也是他身后招致毁谤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由商从政的道路,虽然履行者罕迹,但对于*文化风貌的影响,也许是有特殊意义的。 桃色污点 吕不韦的情感经历污染宫闱,又有��秽事,都见于司马迁的记载,所根据的,应当是秦国史《秦记》,大约是可靠的。不过我们通过《战国策·秦策》宣太后及性事毫不避忌,可知这是秦人风俗特征,也反映了秦人纪史的传统。秦重女权,秦国*史上屡次发生太后把握朝政的情形。这种*异常往往又与道德异常相伴随,即太后专权时每有后宫秽行的传闻。这种现象的发生,或许不应当由吕不韦等个人承担主要责任。 实际上掌握着秦*政大权的吕不韦据说与太后关系暧昧,于是在传统史家笔下其*形象蒙上了深重的阴影。我们今天回顾这一现象,则应当持较为冷静的历史主义的态度,更看重他的*实践和文化倾向的历史效应。 吕不韦事迹中最为世俗之人所瞩目的,是关于秦始皇血统的传说。秦始皇身世之谜中赵姬有孕,后归子楚的说法始见于司马迁《史记》,然而明代已有学者指出此说乃“战国好事者为之”。自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如王世贞《读书后》所推想,吕不韦客借此丑化秦皇,“而六国之亡人侈张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谓秦先六国亡也”。后世文人炒作这一传闻,以艳市俗,则是出于另外的目的。而秦始皇私生之说即使属实,这种男女私秘,知情者也只有吕不韦、赵姬和子楚,而他们都是绝无可能宣露于外的。以严肃的眼光看历史,秦始皇就是秦始皇,嬴政也罢,赵政也罢,吕政也罢,都不应当影响我们对于他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吕览》的文化品级 吕不韦时代,是秦国吸引东方士人西行参与秦政,从而使秦的文化实力空前扩充的时代;也是秦文化汲取东方文化的成熟内涵,取得历史性跃进的时代。这一文化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吕氏春秋》的问世。吕不韦组织其宾客各自著述所见所思,“集论”以为《吕氏春秋》,以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都充备其中。据说书成之后,曾经公布于咸阳市门,请列国诸侯游士宾客修正,号称有能增减一字者,给予千金奖励。可见这部书当时在秦国已经占据了某种文化权威的地位。《吕氏春秋》的重要文化价值,突出表现在撰著者有意在大一统的**即将形成的时代,为推进这一历史进步进行着一种文化准备。在*文化的总体构想方面,吕氏为秦的最高统治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体现了相当开明的*意识。 《吕氏春秋》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同时作为文化史即将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看作一座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尽管吕不韦在秦王朝建立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吕氏春秋》的文化倾向对秦政依然有一定的影响。或许可以说,《吕氏春秋》一书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吕不韦较其*实践更为突出的历史贡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0:09
是个奸商。也是一个权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