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7:37
亲情,一种血肉关系之间的亲密情感。这份情是滋养人成为有感情之人的源泉,缺乏她,轻者会是不近情理者,重者会是偏执狂或孤独症者。精神分析家强•鲍比对人的心理发育研究认为:“人类的发展被视为一种创造和维系那迈向原初依附人物以及其他重要人物以便依附的过程”,并强调,人是否正常成长,取决于生命早期两个关键期(0—3岁的铭记期,4—8岁的身份认同期)是否获得过亲爱的亲情。从演化和功能观点,对动物行为做生物学的研究发现,猴子的分离试验显示,那些剥夺了父母形象者是无法交配和抚养幼猴的。临床心理学也认为,自闭症患儿的病根源自0—3岁内缺乏肌肤接触或亲情的爱抚。
因此说,亲情是客体关系的原型,也是个体可与人建立关系的原初动力。如果把个人视为河流中远行的小舟,那么亲情便是推动她前行的河流。无论你飘得再远败得多惨,亲情永远是你安宁的港湾。人的成就感只能在外寻找,人的归宿感只有滑向亲情。人这一生无论你荣耀还是落魄,亲情都是你背后那柔软坚实的靠山。
可是,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亲情她也会嬗变,就如同家是我们栖息的地方,可家也是会伤害人的(武志红就著有《家会伤人》)。历史的演绎告诉人们,亲情的嬗变来自爱和权的抢夺,哪里有情爱或权力之争,哪里就有骨肉相残、亲情加害。从这一现象看出,人类是比动物动更残暴的生物,这一嬗变性,使得人对亲情也变得不那么亲爱和信任。从象征的角度看,血肉之躯是脆弱的,血肉之亲情亦是软弱的,血肉有患腐烂之病时,亲情亦有遭绝情之难时。
所以,人要越发聪明起来,懂得既依恋亲情,也必须能分离亲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7:37
亲情源于:认同。
“陪伴”只是改变(提高/降低)"认同"的一种手段而已,而“血缘”则是绑定“陪伴”行为的先入优势而已。
——正如:若我是一个傻X,那时常陪伴你只会拖你后腿,所以只会造成你降低认同的事实,以及产生亲情破灭的危机。因为我对你的关心与帮忙都会由于我是傻X的缘故而给你带来各种麻烦,而且我还极有可能坚决地执行“陪伴==亲情”,“亲情==好”这种错误的逻辑观念。
认同,更核心的说法是:世界观、价值观、能力是否一致,并由其所构成的“利益链”是否“公平地”分配到你的裤带里。当然,这个“公平地”指的就是你所认同的最低利益。如1W块,5人分,理应每人2千,但你认为1千就够了,那么你能得到1千就会觉得公平。而剩余部分就是所谓的“抖动利益”,除你外的众人都自觉地保持最低1千,最高不超2千的原则下,你们的亲情是公平的,因为你是自愿少拿1千的。这便是“认同”。
说得难听点(现实点),亲情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预期利益的依赖”,因为其被社会绑架为“血缘”,所以由预期利益变成“大致的固有利益”。滥用这个方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僵尸”、和西方所说的“吸血鬼”。
《道德经》曰:“六亲不和,案有孝慈”。主要是告诉你,通过推行“社会道德绑架的方案,透过群众指责的方式,控制由血缘组成的六亲之间必须按照某个分配原则来分配利益”。
但是因为“各有所好”的原因,所以这个分配原则(孝慈)并非泛用的,而且随时会被滥用,因为“成年人与小孩之间具有先天的柠檬市场“。地位高与地位低之间又具有”权威效应“这种优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7:3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如长辈兄弟姐妹儿女,这种情意是永恒的拆不散的骨肉情。在他们的心里都有着相互的牵挂,有无法割舍的骨肉亲情。即使在某种事情上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有的会产生误解相互来往很少。但遇到某种难题或发生某些意外时,他们都会抛去原有的误解及恩恩怨怨急奔你的身边,体贴入微的送上他们的祝福,或慷慨解囊,这就是亲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7:38
一、亲情的词义
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二是立体的,不能是单方面的。
“亲情”重在“亲”字,父母、兄弟姐妹、血缘最接近的人之间最美的一种情感。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超越友情、别于爱情的情义。
二、对亲情的理解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这些都是亲情。
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是爱其强,更爱其弱,一个断了腿,又瞎又聋的孩子,父母爱他会更加倍,而爱情就不然矣,爱情乃爱其强,不爱其弱。
亲情是跟你有很亲密关系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
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作为至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能珍惜和保持亲情!
也许有时候一家人会吵架,不过不要紧,只要亲情存在,那一点小风浪是不会打击到一家人的亲情。
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不能选择你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
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7:39
亲情,顾名思义,通常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相处时的一种感情。亲人之亲,首先亲不过父母与子女之情。
父母与子女,是直接的血缘关系,父母给予了子女生命,子女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父母始终视子女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视子女为自己愿望的承接人,视子女的成就为自己的骄傲。父母对子女只是给予,从不图回报。父母养育子女,抚养子女*,是完*类代际相传的本性使然。可以说,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最接近动物的*犊本能。虎毒不食子。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爱,是无私的,但从人类的道德情操层面来看,却并不是最高尚的。人世间最高尚的情感应该是利他的无我之境。子女,对于父母来说,从来不是"他者",而是"我的"延续。
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符合社会交换原则的情感,即感恩。因为父母不仅给了自己生命,而且养育了自己,给予自己最无私的爱,父母是天底下最有恩于自己的人,因此一定要感恩父母。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子女对父母情感和责任的一种最简单直接表达。在父母的养育下,幼小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最大进步应该是"我"的意识形成。我、你、他的角色意识形成,是幼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成果,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兄弟姐妹之情,是手足之情,是仅次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亲情。彼此血管里流淌着相同的血,在成长的过程中吃着相同的饭,穿着相同的衣,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正常的兄弟姐妹关系应该是兄友弟恭,姐妹情深。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兄长和姐姐,对弟弟妹妹应该担起父母的角色,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也应心存类似于对父母的那种感情。中国古代讲究的孝悌之道,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必然要组成自己的核心家庭。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便成为了亲戚。亲戚有远近,亲情有淡浓。维持亲戚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相处。亲戚相处,已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应遵循一定的社会交往原则。
亲情,又是超越于血缘关系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爱情、婚姻、友情,时间久了也可以转化为类似于亲人之间的关系。男女相爱时,不分彼此,这是两人之间无我的情感。男女由爱情步入婚姻殿堂,组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且朝夕相处时,这样原本两个陌生的人,在情感和社会法则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了一家人,彼此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两人之间的情感深度,是超过其他社会关系的。俗话说得好,床头吵架床尾和。婚姻关系、夫妻关系,是最不应该有隔阂的。一旦有了隔阂和间隙,就是婚姻和夫妻关系的危机。婚姻关系和夫妻关系一旦破裂,两人便形同陌路,亲情不再。
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有时亲情也是脆弱的,需要倍加珍惜。我最爱的人,往往伤我最深。亲情若长久持久,要靠呵护维护,而不是消费甚至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