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6 14: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57
育物每存春气象—观梁浩画作有感
宋 文 京
一日,时出新意的画家梁凌娟女士打电话说想让我看看她侄子梁浩的画,于是,在青岛画院临时过渡*仄的画室,我见到了梁浩和他的画作。梁浩本人,很清雅宁静。而他的画,却*飞扬。
说实话,这让我吃惊不小。
梁天柱先生是梁浩的祖父,梁浩是梁天柱先生的长孙。家学渊源,薪火相传,喜爱绘画,画的不错,画的很好,均当是情理之中;但,画的如此大开大合,虚实相映,墨色互参,翰逸神飞,酣畅淋漓,却大大地出我意料,非常令我惊诧。
梁浩的画首先给我的印象是他对于意象和图式的独特表达,他的作品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既浓烈又朦胧,意境既确凿又虚幻,苍苍莽莽,浑沦天地,让人难忘。惊鸿一瞥,似是西画,定睛细察,却是笔墨。此时,识者已不必问何处山?何处水?传统法?西洋法?一切以美与和谐的原则为标准,一切以真情流露和赏心悦目为旨归。尝有幸目睹梁老手书刘勰《文心雕龙》来形容意境与我情感交流:“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梁浩也深得此中三昧。
好的艺术,大约是不必去细分画种。有人说黄永玉的彩墨很难算得上中国画,黄老说:“谁敢说我的画是中国画我告他。”虽为谑语,却是艺理。
梁浩的画作也传递出他的思考和他的功底。“始知真放在精微。”他在用笔方面深受祖父梁老和许多国画大家的影响,用笔上追求沉着、凝练、苍茫、老辣、生涩之美,其泼辣果敢有时不似一个刚届不惑之年的年轻人所为。构图方面他也深得梁门韵致,设险破险,大处着眼,不锱铢必较,斤斤于中正平和,能够纵横开阖,争让拗救,形成回环动势,从而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点,梁老从学理上也有阐释,他说:“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动象可以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罗丹的世界观、艺术观,他认为艺术是动态美,中国绘画中活了就是动态美。”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艺术在本质上求新求变。梁浩也深深懂得这一规律,他的画不僵化不教条,而是活泼泼光灿灿的生命力。前人有联“育物每存春气象,澡心常抱雪精神”,可与梁浩共勉。
在色调的安排和把握上,梁浩在梁老的基本设色风格基础上更加大胆和夸张,谢赫的六法讲究的是“随类赋彩”,循的还是物理,而且传统的中国画色彩似乎是最不重要的,无非金碧青绿浅绛,当代,艺术上则更需要“随心赋彩”,不必拘泥于物象。梁浩的色彩观非常自由,不设藩篱,他会将梵高、高更的惯用色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与敦煌壁画的青绿和黄宾虹老人的黑白混搭,造成波诡云谲的奇异之美。梁老也曾说:“因景造情不能有心灵美,因情造景才能体现心灵美”。这也是设色之道。
梁浩从小就酷爱画画,经梁老悉心点拨,言传身教,后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可以说,是梁老的人品艺品对梁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加之自己的开悟、深思、笃行和勤奋努力,天道酬勤,有了今日的卓行清品。梁浩回忆:“爷爷经常说,一个人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职业,一旦当做了职业,就要听从别人的安排,就会失去很多个人的天性与自由。爷爷一生淡泊名利,率真随性,从来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作画。”
据梁凌娟女士追忆,梁天柱老先生弥留之际,对家人说:“美术是我的爱好,希望后继有人,一定有人,有人……”我们可以告慰梁老:梁门艺术,瓜瓞连绵,后继满门。
作者:宋文京,青岛画院理论部主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民建*画院青岛分院执行院长 观梁浩画作—欣喜梁天柱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张 荣 大
我对山水画大家梁天柱先生的墨宝情有独钟,他是我国当代山水画坛的一座高山‚让人仰慕。
梁天柱终生职业是外科医生,事业集大成是绘画艺术。1993年11月3日上午,首都近百名画家、理论家云集在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参加由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举办的青岛市著名画家“梁天柱山水画展”及“梁天柱山水画理论研讨会”,好评如潮,引起轰动。艺术大师张仃称梁天柱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继黄秋园、陈子庄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2001年6月17日凌晨,中国画研究院特约画家梁天柱因病不幸在青岛逝世,终年86岁。最让亲人刻骨铭心的是梁天柱临终前的感叹和期盼:“美术是我的爱好,希望后继有人,一定有人,有人……”他带着遗憾,带着对中国山水画未尽的深深眷恋,匆匆地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从容与安祥。
为梁天柱艺术精神的传播和绘画作品的推崇‚我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梁天柱神奇的山水画‚在青岛其精品画作可谓一画难求。与此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梁天柱先生临终前那句发自肺腑的感叹与期盼:“美术是我的爱好,希望后继有人,一定有人,有人……”。我非常希望他的后代能够传承梁天柱绘画艺术,让艺术大家在九泉之下安息。
前些日子,梁老的长孙梁浩打来电话,想邀我一起坐坐。我与梁浩是忘年交,他也曾在媒体做过记者。早前我知道他从小跟着爷爷梁天柱学画的一些经历。那时候,梁浩跟着爷爷梁天柱住在潍县路一个仅有14平米的小阁楼上,爬上去要经过摇摇晃晃的、狭窄的木楼梯,房顶是斜坡式的,最矮处人无法直起身子。在这小小天地里,梁天柱既作卧室,又作会客室,还作画室。梁浩跟着爷爷梁天柱居住在小阁楼多年,他牢记爷爷的话:“画画就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算画得不好也不要紧。”所以他首先传承了爷爷画画的风格与气质,下笔从容不迫,率真随性。梁天柱生前曾为梁浩写过四个字——“天道酬勤”。梁浩说,这是爷爷对他的鞭策,也是对他的期望。
耳濡目染‚从小学艺‚想必梁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和艺术素养。但是,我却从来没有看过他的画作,可能他感到时机不成熟还是别的什么。
我是青岛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对书画有一定的鉴赏眼力,我对梁浩有一定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成为梁天柱绘画艺术的传人。这次梁浩邀我见面,希望我能对他的画作做一些点评和指导。
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我看到梁浩展示的第一幅画作时,就已发出了如此的赞叹。在看完了梁浩的全部画作后,我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梁天柱绘画艺术有了孙辈的传人,梁浩走进梁天柱绘画艺术天地的深处,又从天地深处带着自己风格走出来,可喜可贺。我评价梁浩及画作八个字:美轮美奂,前途无量。
梁浩说,他多年没有画画了,可是自半年前,他心潮涌动,渴望画画,又不由自主地拿起画笔,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投入创作之中,挥洒不止,近乎渲泻,一幅幅山水倾心之作,就这样产生出来,几乎一天一幅,又多是尺幅较大的四尺或六尺整纸的作品。梁浩敢于画大画,而且张张不重样,力避“克隆”,实为难得。
梁浩的山水画,继承了爷爷梁天柱的笔墨之长并得其神髓。但是,他并非一直沿着爷爷的画风走下来,在其表现形式上独辟蹊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与*,笔墨技巧融进了天性和意趣,因意成象,以象达意。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河流、云起云飞、西风斜阳、寒江明月;有的则表现了火山爆发、龙卷风暴等自然天象;在绘画界,梁浩虽然还是一名新人,但他已崭露头角,日臻成熟‚渐成大气‚难能可贵。
梁浩的重彩山水画,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想象,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随心营造的梦幻世界,墨色浓重而不失润泽,意境空濛而用心深远,色彩浓烈,*似火,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赏心悦目。他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和用光手段,并借鉴西方印象派、抽象派的视觉追求,形成了一套个性鲜明、富于特色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通观其画,犹如一曲曲点线瑰丽的交响乐,既与西画构成相通,又暗合中国传统审美境界,乍疏乍密,大开大阖,天人合一,可谓妙不可言。
机遇素来只青睐有准备和奋进的人。梁浩虽已四十不惑,但他却有追求绘画艺术的大志。总有一天‚梁天柱先生会为后继有人的梁浩在艺术广阔天地驰聘而骄傲。
作者:张荣大,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笫七届、八届特约研究员, 新华社青岛支社原社长,青岛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找到自己——观梁浩新作有感
徐 修 伍
我和梁天柱先生神交多年,每每想起天柱先生艺术上的执著、大气、雄浑,以及在当代山水画上的独树一帜,赞叹之余又不胜唏嘘。天柱先生的艺术有传承吗?回答是肯定的,摆在我们面前天柱先生的孙子梁浩的件件作品,替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的梁浩,童年是在爷爷居住的小阁楼上度过的。多年的耳濡目染,爷爷手把手的教诲,南北往来名家的言传指教,无不在梁浩年轻的心灵里打下深刻的烙印。山艺毕业后,梁浩虽不在专业岗位上,但他心中对画画的喜爱,多年的艺术追求,每每使他心潮涌动,不能自已。每当夜深人静,挥洒不止,近乎渲泻,尽情抒发,元气淋漓,直抒胸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新作,记录了梁浩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中国的山水画多有传承。近代以来,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当代的赵无极、朱德群、贾又福、李宝林等,真可谓高山林立,群峰闪烁。得到爷爷真传的梁浩并没有沿着爷爷开拓的道路一路走下去,而是独辟蹊径,探索创新,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说梁浩初期的作品还有爷爷影子的话,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在“找到自己”这一路径上做出的努力。
纵观这次展览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其在作品中融入了印象派的技法,借鉴了壁画的浑厚,更多的作品融入了意象、抽象的因素,充满着音乐感,体现了当代青年画家对山水画的感悟,印证了爷爷梁天柱追求的“法无定法”的创作理念,我姑且称梁浩的这批新作为“诗性绘画”。我想,已过不惑之年的梁浩,结合了自己的阅历、修养、气质,找到自己,塑造自己。梁浩的未来,有着无限的春光。
我们期待着……
作者:徐修伍,青岛美术家协会副*、山东省版画家协会副*、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吾非鱼,亦知鱼之乐---写在好友梁浩个人画展开幕前
萧 飞
“除了喜欢古龙笔下的小鱼儿,我对鱼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喜欢养鱼、喜欢钓鱼,包括吃都是一种喜爱。鱼儿的身姿是自然界中最美的,也是自由的象征,只要有点水就能活,只要有点氧就会生存。我想,如果灵魂真的存在,我希望我的灵魂是条鱼……”
上面这段话出自好友梁浩博客中的题记,说来有趣,我和一票死党们都不太习惯称呼他的本名,倒是“小鱼儿”这个网名张口就来,随意不拘中还透着由衷的亲昵和欣赏。
如同古龙小说中古灵精怪的“小鱼儿”备受众人喜爱一样,梁浩在我们这档子朋友中也是最得大家青眼以待的,不仅是灵光四溢的才气、潇洒倜傥的风度让人欣赏,更多地是因为他一任本心、绝无虚饰,低调而坦然、快活而通透的真性情、真识见,不能不让人为之服膺乃至痴迷。
初识梁浩,是因为都酷爱乒乓,在网友组织的球赛中不期而遇,年龄相仿、情趣相投,自然而然就有了诸多共同语言,而梁浩的温文谦和、谈吐不俗更是让这个一袭白衣、飘逸灵动的球场少侠多了几分神韵,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内涵的人。
果然,赛后梁浩发在网上的赛事总结帖子让我为之惊艳不已,当日读了那些满是奇思遐想、处处才情横溢的妙文趣篇,顿时眼前一亮,如沁香茗、醍醐灌顶,浑身上下简直无一处毛孔不畅快非凡,这是过去只有读古大侠的神作时才会有的享受。球友们与我多有同感,半是戏谑半认真,一致奉上一顶“桂冠”:打球的人中最会写字的,写字的人中最会打球的!
然而,梁浩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此,彼此熟谙成为莫逆之交后,我得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他的画作,“入宝山而流连忘返”是对当时感触的最恰切描摹。眼前的山水画幅幅骨骼清奇、神完意足,泼墨用色雄浑奇诡,书卷之气扑面而来,虽然作为一个书画门外汉,我说不清它们的妙处,却也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震撼是市面上那些暴得大名的匠气之作所不可能具备的。
梁浩曾对我说,画画是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的确,“画道寂寞”,只有寂寞的画家才能收敛贪欲,精神贯注于艺术,致精微广大之余,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创作出超越时空局限的作品来。世人往往都去贪图合群的欢愉,寂寞就成了超越者的专利。
这种自甘寂寞并非是梁浩的故作清高,而是他浸润日久的道家文化所必然生发的哲学使然。看透了人生无常、岁月短暂的*,便断不可人云亦云、重复他人。他始终坚持追求的,是要走出自己独有的一条路来,即便是自我的重复也不能容忍,为此,他曾经在感觉难以突破既有创作模式的情形下宁可挂笔十五年之久,沉下心来慢慢积蓄、沉淀,再求突破。
他的早期画风受祖父梁天柱先生的影响颇深,可以说惟妙惟肖,几可乱真,摆在面前的似乎已经有了一条省心省力有望速成的捷径,但面对诸多仰慕梁老的画坛名家、艺海前辈、市场炒家的赞许与期待,他不但不为之心动、自得,反而更加致力于思想上消化吸纳梁老“法无定法”的精髓,画法上脱祖出新、自由发挥,坚定果断地走上了风格独创的探索之路。
梁老身后有过多次专题纪念展览活动,组织者出于对他画作的认可以及祖孙联展更具魅力的考虑,每每邀请他选出部分作品参与展会,都被他婉言谢绝。我理解,他是不愿“沾光”梁老、靠依附梁老的声望来混个“脸熟”和人缘,而是要在笔墨之间表达出自己的本心,另开新境。不明白这一点,就不会理解他这些年的闭关和低调。
其实,搞艺术是件挺不容易的事,食着人间烟火,心灵却要寄托给天堂。但梁浩却给自己的画室起了个“自怡居”的斋名,他说:“画画就是自怡自乐,以画为乐的人时时想画画,不画反而痛苦,画画反而开心,何苦之有呢?”
只要有点水就能活,只要有点氧就会生存,灵魂里藏着一条总是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儿,能够遨游于艺术之浩瀚海洋无疑是一桩极快乐极幸福的事,就算是我这样的岸上人,也能体味到几分鱼儿的快乐啊。作为鱼儿之友,允我在此送上发自内心的祝福:唯其质朴、能得天真,唯其意坚,无远弗届;面壁十年、一朝破壁,鱼归大海、尽得自由!
作者:萧飞,自由撰稿人
我与祖父梁天柱的墨缘
梁 浩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为艺术而生的,我的祖父梁天柱亦是这样的人。“天生”的意思,并非指所谓的“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去,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我的学画经历是与祖父分不开的。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趁祖父午休的时间,我趴在祖父的画案上,学着他平时画画时候的样子一顿胡涂乱抹,绘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幅山水画。印象中那幅画有点类似于桂林漓江的象鼻山,青山绿水、江波帆影,饶是好看。祖父成为我*作的第一位观众,他午睡醒来看到很是惊讶,之后便对我大加褒奖和鼓励,令我从此对绘画燃起了热情。那时候,我经常描摹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小人书,《杨家将》、《西游记》、《岳飞传》……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用硫酸纸蒙在上面描下来。有时候,也会临摹《芥子园画谱》。祖父似乎并不关心我画画或是不画画,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培养我,一直放任我的天性自由发展。仔细想来这真是件好事,使得我对画画一直保持着放松自由的状态。
那个时候,我与祖父住在潍县路的一个小阁楼上,阁楼的面积大约十四平米,内置一榻一案一饭桌,中间围着一个蜂窝炉,剩下的便是挂满四壁的画框了,画框里的画总是不断地更新着……虽然房间很小,生活清贫,却十分的温馨。特别是每次看祖父在画案上笔走龙蛇,墨彩四射的时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视觉享受。
祖父爱好广泛,除了画画、写诗,他还酷爱京剧,作为票友时常反串青衣。每有朋友造访,他总要唱上两段,所以家里一直都很热闹。祖父认为他的绘画得益于京戏的唱腔,他把自己所推崇的程派唱腔的韵律节奏,转换成一种视觉的“线”去表达,这使得他的笔法具有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穿透力。
在画画这件事上,祖父从来不去干涉我,我画什么他都说好,尤其是我最初画画的时候,我所有的自信都是来源于祖父对我的鼓励。他说:“画画就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算画得不好也不要紧。”所以我画画的时候,下笔从来都不犹豫。一直以来,画画对我来说都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这种画画带来的乐趣,是祖父用他潜移默化的教授方式传递给我的。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培养,却在无形之中慢慢地造就着我。他一生淡泊名利,率真随性,从来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作画。
祖父生前特别喜欢替人改画,有时候我的废弃之作,经常会被他拿来重新创作,一番勾画点染,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令人拍案叫绝。祖父说,绘画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则,没有固定的法则其实就是最好的法则。正所谓:“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祖父的这些绘画理论和观念,都令我在后来的绘画创作中受益颇深。
祖父晚年病魔缠身,常犯心绞痛和胃病,于是深居简出,谢绝应酬。不过,只要身体允许,他总是笔不离手,即使在病榻之中仍然坚持创作不辍。他对于绘画的热情,我觉得不能仅仅用“刻苦”来形容,而应是乐此不疲把“刻苦”换成“勤奋”似乎更加贴切。祖父生前曾为我写过四个字——“天道酬勤”。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的鞭策,也是对我的期望。
2001年6月17日,祖父辞世的时候,我正在外地采访,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家人并没有告诉我这个噩耗。没能守在他老人家的身旁,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也成为了我今生难以弥补的遗憾。后来,我听姑姑说,在他病逝前的第三天,姑姑推着轮椅带他到医院前的小花园。他对姑姑说:“我就这样完了吗?我就再也不能画画了吗?让我再能多活两年,我还能画出好多画。”他接着说:“98年住院抢救我,老天爷不让我走,这次我出院后还要画画”。
就在他去世前的三小时,他还让姑姑将他扶起来,用签字笔颤抖地在一张信纸上,画了一只大公鸡,这是他的绝笔,心里面想着画大公鸡,但下笔却是山水,结果画成山水式的大公鸡,看上去似鸡非鸡、似山非山,更有韵味,让人过目不忘。弥留之际,祖父对家人说:“美术是我的爱好,希望后继有人,一定有人,有人……”祖父带着遗憾,带着他对中国山水画未尽的深深眷恋,匆匆地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从容与安祥。
今天,祖父虽已辞世十年有余,但我总觉他离我很近很近,似乎不曾有一秒我们分开过,尤其是每当我握笔画画的那一刻,总感觉他慈祥的目光在默默地注视着我……
作者,梁浩,又名小小柱,山水画家
山水有清音,化作七弦歌
萧 飞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之中,大道存焉。喜爱山水者,常借山水以寄托自己的人生情怀、价值依归;善观山水者,更在山水中品悟自然的奥秘、生命的真谛。
自古以来,追求天性自由的文人雅士们便常常逃离了尘嚣缰锁,徜徉于山巅林间,寻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形诸笔墨,化于丹青,于一丘一壑中融化悠悠情怀,于一亭一榭中寄托殷殷情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松韵石声、水光云影润泽了俗世功利浸染下日趋浮躁粗糙的灵魂,花语鸟鸣、晨钟暮鼓惊醒了物欲妄念蒙蔽中越发患得患失的尘心。自得其乐于采菊东篱之下,乃有悠然得见南山;潜心静观明月照遍山间,方能听到清泉流于石上。山水之妙,沉潜无言,唯有心者,能见其美、能闻其声、能得其意。
也正是受惠于这样的“有心者”,我们才在营营碌碌的日常生活之余,不必远涉大川、不必离世幽居,也能不时从他们的诗词歌赋、笔墨丹青中得到美的洗礼,借助于他们的慧眼和禅心慰藉我们向往高远、回归纯粹的心意。
好友梁浩的山水画,不拘成法、信手涂抹,笔下的山川气象丰富而别具一格,传递的意境飘逸出尘而洒脱自在,伫立画前默默体味,似乎并没有多少学院派的程式化的常规画法,反而是纵横开阖、独抒胸臆的书卷诗情扑面而来。这大概是植根于他灵魂深处的文人风骨、自由天性所引致的吧。
苏东坡赞誉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已经成为对文人画与诗词造诣的经典评点,也是历代对传统文化浸润良多的文人墨客广为推崇、努力达致的一种境界。梁浩也是既善于画,又工于诗,诗画并佳,相得益彰。他对于儒释道三教九流多有涉猎,而于老庄尤其偏爱,这对于他的创作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莫大影响,在他的山水画作中、在他的古风诗词中,都可以感受到颇有一种仙风道骨。
山水画与诗词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山水激发了文人的诗情,诗词增添了山水的韵味。山水让诗词根基深厚,诗文使山水灵气飞动。但凡看到一幅触动心灵的山水佳作,喜好吟诗作赋者往往顿生提笔填词的冲动,而读到一首意象万千的灵性诗作,眼前也自然而然展开一幅梦幻画卷。视觉的享受与文字的美感、面前的笔墨与脑中的畅想,让品味艺术的享受变得更加丰盈而美好。尤为难得的是,我们有这样的机缘,可以同时欣赏到梁浩为自己的山水画所作的题诗,画者本人的吟咏当能更加精准地诠释和拓展画作的神韵。
山水有清音,化作七弦歌。让我们暂且走出喧哗、放下尘念,在梁浩虔心创造的奇山异水间感受一番天地自然之美,或许,不经意中,你还会找回几分久已淡忘了的诗性浪漫的生活情调?
作者:萧飞,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