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届获奖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6: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00:22
2021年10月4日,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名单如下:
1901年,E.A.V.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获奖理由是“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性的作用”。
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的发现。
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美国癌症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2020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01:40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年,法国科学家里歇特(Charles Richet)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年,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Robert barany)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年,(无)
1917年,(无)
1918年,(无)
1919年, 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Jules Bordet)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丹麦科学家克罗格(August Krogh)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无)
1922年,英国科学家希尔(Archibald V.Hill)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Otto Meyerhof)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Frederick G.Banting)、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4年,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无)
1926年,丹麦医生菲比格(Johannes Fibiger)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7年,德国科学家维兰德(Heinrich Wieland)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g)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8年,德国科学家温道斯(Adolf Windaus)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C.J.H.Nicole)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9年,英国科学家哈登(Arthur Harden)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Hans Yon Euler-Chelpin)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Sir Frederick Hopkins)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0年,德国科学家费歇尔(Hans Fischer)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1年,德国科学家瓦尔堡(Otto Warburg)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英国科学家艾德里安(Edgar Adrian)因发现神经元的功能、英国科学家谢灵顿(Charless Sherrington)因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3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Thomas H.Morgan)因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4年,美国科学家迈诺特(George R.Minot)、墨菲(William P.Murphy)、惠普尔(George H Whipple)因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5年,德国科学家斯佩曼(Hans Spemann)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6年,英国科学家戴尔(Henry Dale)、德国科学家勒维(Otto Loewi)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7年,英国科学家霍沃恩(Walter N.Haworth)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瑞士科学家卡勒(Paul Karrer)因研究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匈牙利科学家森特哲尔吉(Albert Szent-Gyorgyi)因发现维生素C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库恩(Richar Kuhu)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领奖。
比利时科学家海曼斯(Corneille Heymans)因发现呼吸调节中劲动脉窦和主动脉窦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9年,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Adotf Butenandt)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Leopold Ruzicka)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Gerhard Domagk)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3年,丹麦科学家达姆(Henrik Dam)因发现维生素K、美国科学家多伊西(Edward A Doisy)因研究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4年,美国科学家厄兰格(Joseph Erlanger)、加塞(Herbert S.Gasser)因发现单一神经纤维的高度机能分化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5年,芬兰科学家维尔塔宁(Arturi.I.Virtanen)因发明酸化法贮存鲜饲料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弗洛里(Howard Florey)、钱恩(Ernst B.Chain)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因发现酶结晶、美国科学家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斯坦利(Wendell M.Stanley)因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质纯结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马勒(Hemnann J.Muller)因发现 X射线辐照引起变异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7年,英国科学家罗宾逊(Robert Robinson)因研究生物碱和其他植物制品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科里夫妇(Carl Cori,Gerty Cori)因发现糖代谢过程中垂体激素对糖原的催化作用、阿根廷科学家何塞(Bernardo Houssay)因研究脑下垂体激素对动物新陈代谢作用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8年,瑞典科学家蒂塞利乌斯(Arne Tiselius)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米勒(Paul Müller)因合成高效有机杀虫剂DDT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9年,瑞士赫斯(Walter Hess)因发现中脑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功能、葡萄牙科学家莫尼兹(Egas Moniz)因发现脑白质切除治疗精神病的功效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0年,美国科学家亨奇(Philip S.Hench)因发现可的松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美国科学家肯德尔(Edward C.Kendall)和瑞士科学家莱希斯坦(Tadeus Reichstein)因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1年,南非医生蒂勒(Max Theiler)因研究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2年,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因发现链霉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年,美国科学家李普曼(Fritz Lipmann)因发现辅酶A及其中间代谢作用、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Hans Krebs)因阐明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和三羧循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4年,美国科学家恩德斯(John F.Enders)、韦勒(Thomas H.Weller)、罗宾斯(Frederick C.Robbins)因培养小儿麻痹病毒成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5年,美国科学家迪维格诺德(Vincent Vigneaud)因第一次合成多肽激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西奥雷尔(Hugo Theorell)因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6年,德国医生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美国医生理查兹(Dickinson W.Richards)、库南德(Andrr F.Cournand)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7年,英国科学家托德(Alexander R.Todd)因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获诺贝尔化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博韦(Daniel Bovet)因发明抗过敏反应特效药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英国科学家桑格(Fnederick Sanger)因确定胰岛素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比德尔(George Beadle)、塔特姆(Edward Tatum)因对化学过程的遗传调节的研究、美国科学家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因有关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方面的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9年,美国科学家奥乔亚(Severo Ochoa)、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因人工合成核酸并发现其生理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伯内特(Frank Macfarlane Burnet)、英国科学家梅达沃(Peter Medawar)因发现并证实动物抗体的获得性免疫耐受性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elvin Calvin)因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化学过程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贝凯西(Georg von Békésy)因研究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C.Kendrew)、佩鲁茨(Max F.Perutz)因研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美国科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因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埃克尔斯(John Eccles)、英国科学家霍奇金(Alan L.Hodgkin)、赫克斯利(Andrew F.Huxley)因研究神经脉冲、神经纤维传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4年,英国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因用X射线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等的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布洛赫(Konrad Bloch)、德国科学家吕南(Feodor Lynen)因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5年,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Robert bruns Woodward)因人工合成类固醇、叶绿素等物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雅各布(Francois Jacob)、利沃夫(André Lwoff)、莫洛(Jacques Monod)因发现体细胞的规律性活动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6年,美国科学家哈金斯(Charles B.Huggins)、劳斯(Peyton Rous)因研究治癌原因及其治疗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7年,美国科学家哈特兰(Haldan K Hartline)因研究视觉和视网膜的生理功能、美国科学家沃尔德(George Wald)因研究视觉的心理特别是视色素、瑞典科学家格拉尼特(Ragnar Granit)因发现视网膜的抑制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8年,美国科学家霍利(Robert W.Hoolley)、科拉纳(H.Gobind Khorana)、尼伦伯格(Marshall W.Nirenberg)因解释遗传密码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9年,美国科学家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赫尔希(Alfred D.Hershey)、卢里亚(Salvador E Luria)因研究并发现病毒和病毒病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
1970年,阿根廷科学家莱格伊尔(Luis Federico Leloir)因发现糖核甙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罗德(Julius Axelrod)、英国科学家卡茨(Bernard Katz)、瑞典科学家奥伊勒(Ulf von Euler)因发现神经传递的化学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1年,加拿大科学家赫茨伯格(Gerbard Herzberg)因研究分子结构、美国科学家安芬森(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 学奖。
英国科学家萨瑟兰(Earl W.Sutherland)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激素的作用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2年,美国科学家穆尔(Stanford Moore)、斯坦(William Howard Stein)因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Gerald M Edelman)、英国科学家波特(Rodney R Porter)因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年,奥地利科学家弗里施(Karl von Frisch)、洛伦茨(Konrad Lorenz)、英国科学家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因发现动物习性分类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4年,美国科学家克劳德(Albert Claude)因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利时科学家德.夫(Christian de Duve)因发现溶酶体、美国科学家帕拉德(George E.Palade)因发现核糖核蛋白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5年,英国科学家康福思(John Warcup Cornforth)因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瑞士科学家普雷洛洛(Vladimir Prelog)因研究有机分子及其反应的立体化学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特明(Howard M.Temin)、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因研究肿瘤病毒与遗传物质相互关系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6年,美国科学家布卢姆伯格(Baruch S.Blumberg)、盖达塞克(D.Carleton Gajsek)因研究传染病的起因和传染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7年,美国科学家耶洛(Rosalyn Yalow)因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美国科学家吉耶曼(Roger Guillemin)、沙利(Andrew V.Schally)因合成下丘脑释放因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8年,英国科学家米切尔(Peter Mitchell)因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过程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阿尔伯(Werner Arber)、美国科学家史密斯(Hamilton O.Smith)、内森斯(Daniel Nathans)因发现并应用脱氧核糖核酸的*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9年,美国科学家科马克(Allan M Cormack)、英国科学家豪斯费尔德(Godfrey N Hounsfield)因发明CT扫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0年,美国科学家伯格(PauI Berg)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英国科学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因创立DNA结构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贝纳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斯内尔(George D.Snell)因创立移植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法国科学家多塞(Jean Dausset)因研究抗原抗体在输血及组织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1年,美国科学家斯佩里(Roger W.Sperry)因研究大脑半球的功能、瑞典科学家维瑟尔(Torsten N.Wiese)、美国科学家休伯尔(David H.Hubel)因研究大脑视神经皮层的功能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2年,英国科学家克卢格(Aaron Klng)因以晶体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核酸蛋白复合体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伯格斯特龙(Sune K.Bergstrom)、萨米尔松(Bengt I.Samuelsson)、英国科学家范恩(John R Vane)因对前列腺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3年,美国科学家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lintock)因研究玉米的传座因子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4年,美国科学家梅里菲尔德(Bruce Merrifiel)因对发明新药物和遗传工程的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科学家杰尼(Nieks K.Jerne)、德国科学家科勒(Georges J.f.Kohler)、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因发现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5年,美国科学家布朗(Michael S.Brown)、戈尔茨坦(Joseph L.Goldstein)因在胆固醇新陈代谢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6年,美国科学家科恩(Stanley Cohen)因发现了说明细胞发育和*过程如何进行的表皮生长因子、意大利科学家利瓦伊.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7年,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Susumu Tonegawa)因阐明人体怎样产生抗体抵御疾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年,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Johann Deisenhofer)、胡贝尔(Robert Huber)、米歇尔(Hartmut Michel)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布莱克(James W.Black)因制成治疗冠心病的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国科学家埃利肖(Gertrude B.Elion)、希琴斯(George H.Hitchings)因研制出不损害人的正常细胞的抗癌药物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9年,美国科学家切赫(Thomas R.Cech)、加拿大科学家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因发现核糖核酸催化功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毕晓普(J.Michael Bishop)、瓦穆斯(Harold E.Varmus)因发现致癌基因是遗传物质,而不是病毒而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0年,美国医生默里(Joseph E Murray)因成功地完成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美国医生托马斯(E.Donnall Thomas)因开创骨髓移植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1年,德国科学家内尔(Erwin Neher)、扎克曼因(Bert Sakmann)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2年,美国科学家费希尔(Edmond H.Fischer)、克雷布斯(Edwin G.Krebs)因在逆转蛋白磷酸化作为生物调节机制的发现中作出巨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3年,美国科学家穆利斯(K.B.Mullis)因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遗传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加拿大籍英裔科学家史密斯(Michael Smith)因开创“寡聚核甙酸基定点诱变”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罗伯茨(Richard J.Roberts)、美国科学家夏普(Phillip A Sharp)因发现断裂基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4年,美国科学家吉尔曼(Alfred G.Gilman)、罗德贝尔(Martin Rodbell)因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5年,美国科学家刘易斯(Edward B.Lewis)、维绍斯(Eric F.Wieschaus)、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olhard)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多尔蒂(Peter C.Doherty)、瑞士科学家青克纳格尔(Rolf M.Zinkernagel)因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7年,美国科学家博耶(P.D.Boyer)、英国科学家沃克尔(John E.Walker)、丹麦科学家斯科(Jens C.Skou)因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普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因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8年,美国科学家佛契哥特(Robert F.Furchgott)、伊格纳罗(Louis J. Ignarro)、慕拉德(Ferid Murad)因提出氧化氮通路学说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无)
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Arvid Carlsson)、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保罗.纳斯( Paul Nurse)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 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La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Aaron Ciechanover)、阿弗拉姆-赫尔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Irwin Rose),因三人因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
2008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 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法国两位科学家,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病毒感染*小组的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Luc Montagnier 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
2009年,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他们因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是史上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3、彼得·梅达瓦:1960年因为对免疫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弗洛里:1945年由于发现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单?
2021年10月4日,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以下是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名单:1901年,E.A....
历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都有谁?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奖、诺贝尔医学奖。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4年12月10日第...
历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都有谁
3、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届获奖者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得主
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自1901年至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了111次,累计222人获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得主
历届具体得主如下:1、2021年: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DavidJulius、ArdemPatapoutian共同获奖,因为两人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2、2020年: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e三人共同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3、2019年: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190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名录,要求写出几几年,谁,获...
77、2003年12月10日,第103届诺贝尔奖获得。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勒(paullautle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78、2008年,哈拉尔德·丘尔·豪森、弗朗索瓦·巴尔·辛诺西(法国)和吕克·蒙塔尼(法国)因在发现HIV病毒方面作出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名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名单介绍如下:2022年——德国科学家Svante Pääbo获奖,获奖理由是“在已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2021年——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Ardem Patapoutian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温度和触觉的受体”。2020年——美英三位科学家Harvey J. Alter、...
哪些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如下:1、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他于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他们于1953年发现了DNA的结构。2、罗莎琳·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