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7:37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关于行为的习得过程。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人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阶段的逻辑过程表现为:(榜样示范)→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产生与之匹配的个体行为)。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实践的社会意义析评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重视。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反映了社会规范的要求,社会规范通过榜样的行为而对观察者产生影响。首先,观察学习不失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方式。这种可能通过个体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参与,通过对现实榜样的示范观察与个体自主意识、主体能力的结合后,便会使个体的自我学习与教育成为现实。因此,广大学校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的方式来学习,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怎么对待观察结果和是否付诸自己的外显行为等。其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做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爱好和特长,并给学生创造增强自信的机会,为学生铺好通向成功的阶梯。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及时肯定的评价。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学生的观察学习行为。最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出对我们当代的教育有重要启示作用。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稳固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教育研究以及今天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首先,教育思想的发展不能囿于一家一派之说,成为一种封闭的、排斥型的思想模式。应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建立一种开放的、积极吸收各家之长的理论模式。只有动态的、开放式的、发展型的理论,即不断加以修正、充实的理论,才有可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次,在教育思想的讨论和发展中,应当防止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倡导个人、行为、环境之间关系的交互决定论。在教育思想的讨论中,我们一方面要批判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病,同时也应当重视发扬传统教育中的合理因素,积极吸取进步的教育思想,创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
以上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于: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2、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3、提高教师素质。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等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幼儿教育系统中的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探究幼儿认知、情感、社会行为和人格等方面的学科,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内容涵盖多个角度,以下将从幼儿自身、幼儿与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幼儿自身1. 幼儿认知:探究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感知、记忆、思考、...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第一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幼儿期是身体、心理、社交、情感和语言多方面发展的时期。研究者应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以提供准确、可靠和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这可以通过使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二、个体差异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探讨幼儿的心理规律、寻找教育干预的策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一、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
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哪些联系呢?
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首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幼儿教 育, 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的一系列可以提高其心理教育水平的教育方法。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
尽管中国古代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心理洞察独到,但幼儿教育心理学本身源于西方,不能单纯依赖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幼儿教育的本土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出一套既具有特色又符合本土文化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这一科学的目标是支持幼儿教育的改革,帮助教师自我提升,并为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 自我意识:指幼儿对自己身份、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知。在幼儿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包括对物体和人的身份的认知、反应和感知。2. 意象表现:这是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幼儿通过图像、符号、颜色等媒介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 情绪调节:指幼儿在面对挑战和挫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