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4 00:45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8 17:20
道不自器的意思是,万物万类品貌各个不同,以不同的形象显现道。万物变化无常,曲折万端,因而人的艺术创造也应该与万物婉转徘徊,物运我也运,物潆我也潆,和万物共击着一个节奏。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出自《二十四诗品》“委曲”一品。
此品说曲的妙处,与直露无遗相对,委婉、曲折、深邃、幽远。委曲如莽莽太行山中的盘山曲道,又如朦胧雾霭中滑出的细泉,如无意中传来的幽幽花香,又如那缠绵悱恻、绕梁三日的歌曲,委曲还如那水的漩涡,又像那高空中盘旋的大鹏。要得委曲之妙,必须心存委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2 16:20
意思:是说画家作画,不要拘泥于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应突破这有限的“象”,从有限进到无限,这样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才能达到微妙的境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79页(385字)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术语。
出自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张墨、荀勗,风范气韵,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于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谢赫在此将“拘于体物”和“取之象外”对举。所谓“拘于体物”,即一味模拟物态,亦即形似之作。
图画主要是造形的艺术,所以古人有“画者,画也”之说。谢赫“六法”之三也列“应物象形”。
但谢赫认为,画取于物,但不“拘”于物;若“拘”于物,则“未见精粹”,即无法传达对象的气韵,也无法“师心独见”。
“取之象外”正是强调不为外物所拘,超越对象的外在形体,去掘取其深层意韵。如其评陆探微的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即能尽“取之象外”之妙。谢赫论画重象外之妙,这和他以气韵生动为绘画最高准则有关。
但谢赫认为象内象外要处理好,其间的斟酌十分重要,体现了画家的“微妙”用心。
扩展资料
谢赫这里是将哲学意义上的“象”引用到绘画领域。是说画家作画,不要拘泥于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应突破这有限的“象”,从有限进到无限,这样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才能达到微妙的境地,才更形象,才叫气韵生动。
司空图之所以把“象外”一词引入诗歌创作,却是基于他对诗歌意境美学本质的理解和追求。因为他是崇尚老子哲学的。在《自戒》中他曾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他是“取训于老氏,大辩欲纳言”。而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是“道”,“道”就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所以他认为诗的的意境,尽管有很多的类型,如《二十四诗品》所阐述的那样。但它们却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诗的意境必须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也就是要表现老子所谓的“道”或者是“象”。对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谈得更多,同时也更为深入。
例如《雄浑》中说的“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真实的内容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形容》中说的“俱似大道,妙契同尘”(诗文都要写得符合生活规律或情理,且微妙地与尘世万物契合)
“委曲”中说的“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章法变化不要有固定的程序,应随着内容的需要或圆或方)
《自然》中说的“俱道适往,著手成书”(顺应自然规律情理写作就能下笔生花,写出上乘的佳作)以及《豪放》中说的:“由道返气”(从自然之道,培养豪放之气)
《精神》中说的“妙造自然”(写得微妙达到与大自然同化的境地)等等……。而所谓的“真”、“虚”、“浑”、“自然”等概念,又都是那个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命的“道”的特殊称谓。故而离开了这个“道”,意境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意境的一种美学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2 16:21
意思:是说画家作画,不要拘泥于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应突破这有限的“象”,从有限进到无限,这样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才能达到微妙的境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79页(385字)
“取之象外”正是强调不为外物所拘,超越对象的外在形体,去掘取其深层意韵。如其评陆探微的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即能尽“取之象外”之妙。谢赫论画重象外之妙,这和他以气韵生动为绘画最高准则有关。
但谢赫认为象内象外要处理好,其间的斟酌十分重要,体现了画家的“微妙”用心。
扩展资料
本书系统论述了周易意象、刚柔、蒙养、素、贲、神、妙等范畴的美学特征,以及这些范畴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并从易学意象学关于物、象、意的关系入手。
分析书画艺术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一的审美观照理念,解读书断》、《书谱》、《石涛画语录》、《宣和画谱》、《画学心法问答》等重要的书堂画学典籍,破释五色文章黼黻论、谢赫六*等,首次从意象学的角度确立了中国书画易学美学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2 16:21
"象外之象"首先需要神似,自我的情意与所创作的物象相契合。
"象外之象"首先需要神似。舞蹈编导在创作中要想使自我的情意与所创作的物象相契合,就必须把握住此物象的内在生命精神,才能达到对物象有限性的突破。例如舞蹈《兰亭修竹》,实则表现的是人,但精神境界却朝向"竹化的人"(君子的气度)。
舞蹈超越了竹的一般形象表现,而融汇了合乎情感的君子气节,最终达到物我的相望。也就是说当舞蹈表现中物象的内在生命精神溢出了形象本身,就会达到超越形似,又得其神似。
主要优势:
例如舞蹈《海浪》《金色小鹿》就是表现振翅高飞的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地搏斗,以及在晨曦的阳光下小鹿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生命。这样的作品形象就典型地说明了舞蹈创作中物、心、情、意、境的有机融合,也充分说明了舞蹈形象应是形象表象和"象外之象"的虚实结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2 16:22
象:是一种哺乳动物。形状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