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实验话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5 07: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7 21:29
1、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
2、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6年啦,任明炀实验剧团
任明炀实验剧团艺术总监 任明炀
2019年4月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在北京向各位问安。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任明炀实验剧团的关心和支持。各位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减龄了!在我们的介绍文字里,我们的创团时间已经由2009年改为了2013年,我们也在3月初发布了庆祝创团6周年的海报。的确是这样,我们主动减龄了,我们变年轻啦。
为什么要修改创团时间呢?有什么故事吗?各位朋友,容禀!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历练,任明炀实验剧团(RMYTHEATRE)的这张面孔已经比较清晰了:我们不仅是一个话剧创作和演出团体、一个演出品牌,更重要的——我们也是一种独特的演出风格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这种“独特的演出风格”,来源于我们对话剧(剧场)这门艺术的“独特”看法和思考、以及我们“独特”的创作方法——这些都肇始于2013年在北京首演的《您的口音》。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您的口音》的创作和演出之后,我们的演出风格、艺术理念、创作方法等等就基本稳定了下来,且向着更有意识、更清晰精准、更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着。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您的口音》是我们当之无愧的立团之作,也是我们迄今演出场次最多的一个戏。多年来,《您的口音》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欢迎,也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了我们,它的演出还在继续着。所以,我们“以戏立团”,我们将《您的口音》的首演时间作为我们的创团时间。
而在以往的创团故事里,我们将《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部戏在上海的首演时间(2009年)标记为创团时间。但是,在经过了时间的洗濯之后,我们发现:《明年》和如今的RMYTHEATRE,完全不在同一个脉络体系里。2009年的《明年》和2013年的《您的口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具体的学术论证,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今年,我们庆祝6周年!
下面,我来回答另一个问题。
经常会有观众朋友在演出现场或是在网络上提问:你们为什么叫“实验剧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一下子解释清楚……其实这个名字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比如一些观众朋友或是演出商朋友就很容易“顾名思义”:哦,你们叫“实验剧团”,所以你们演的就是“实验剧”啦。那什么是“实验剧”呢?那很可能是一种很古怪的演出:讲一些很难懂的话、做一些很玄妙的动作、放一些很炫目的视频、穿一些很奇特的服装、再加上喷烟喷水等等……坦白说,我们的演出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如果大家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实验”一词,尤其是“实验戏剧”,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是一个被普遍误解和误用的术语。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自称“实验剧团”呢?我们有没有在“实验”?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实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人演中国事给中国人看。这句话虽然看似古怪拗口,可的确简洁明快地传达出了我们的办团理念。我并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话剧界的前辈余上沅先生,早在1920年代,在他的《国剧运动》一书中,就已经这么说过了。“话剧”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如何成为一种真正切合中国人心智的、能够抒发中国人情感的艺术形式,这是一个自20世纪初叶以来就存在着的课题,我觉得至今也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抗战时期提出的 “民族化、大众化”的话剧革新方向,我想,放在如今也是适用的。为此,我们在创团6周年之际,特地发布了新的slogan:内地故事、新写实、为大众。这个slogan既是我们的风格标签,也是我们的艺术追求。下面,我来简单地阐释一下:
“内地故事”是我们在叙事方面的努力。我们演的一定是“中国故事”,而且一定是发生在中国腹地的、带有泥土和人情味儿的故事,我们不追求“高大上”,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平民视角,我们要演的是地地道道的“吾土吾民”。这一点在我们的《爱的三部曲》系列和《在这都市的丛林里》这些作品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几个戏都是脱胎于80-150年前的欧洲剧本(几乎都是中文首译、首演),但我们把它们改造成了彻头彻尾的当代中国故事,从剧情、主旨到人物、场景,没有任何洋味儿,就像发生我们身边的事儿一样。我相信如果没有节目册的提示,可能没有人会知道我们在“演一个外国剧本”。而且,我们对它们进行“改造”的方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案头“改编”,对此,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创作方法呢?这个问题讲起来就太复杂了,我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可以说,我们正在为“如何处理外国剧本”、甚至是“如何处理文本和演出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经验。
“新写实”是我们对表演风格的把握和追求。对,我们的风格是“写实的”,是讲故事、演人物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但与“旧”的写实风格相比,我们的表演可能更自然质朴、更接地气,我们很重视演员的天然材质,我们反对程式化、教条化的种种“表演术”,我们反对种种的舞台腔、文艺腔、译制腔,我们崇尚平实的口语和即兴的反馈,我们喜爱口音和方言。其实在我国的文学研究领域,“新写实”一般指代的是19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我们的“新写实”和“新写实小说”在理论上是没有延续关系的,但我们的演出会显现出“新写实小说”的某些特征:比如说客观冷静的平民视角、比如说展现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等等。可以说,我们的表演是这个时代的自然主义流派。
“为大众”是我们对话剧这门艺术的定位和愿景。话剧其实是在模拟我们生存的社会空间和人际交往图景,而且与受众面对面实时交流,社会性非常之强。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理应融入大众、融入社会,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我们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话剧必须成为一种正常、普遍的大众娱乐,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下去。但是,目前的情形,似乎距离这个愿景还很遥远。一百多年来,数不清的仁人志士已经为话剧的“民族化、大众化”付出了心力。我们愿加入这支队伍,做中国人的话剧,为中国大众服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勤劳善良的人民。另外,鉴于近年来目睹的一些 “话剧怪现状”,我们也要诚恳地提出:做话剧,既要有创意,更要有善意。这门艺术不能抛弃大众、沦为小圈子里彰显优越感的孤傲玩物,或是漠视社会责任、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我们做演出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奉献社会、服务大众。
作为一个有6年奋斗史的剧团,其实,我们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我们在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也得到了各地观众的认可。但是,作为一家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演出团体,我们的演出量、观众数量等等业绩指标都还是非常低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要归咎于我们的经营水平、资本投入、运作模式等等,而这些也的确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所以,我们真诚地期待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帮助和支持。
最后,还是说一些励志的话来作结吧:就当我们是中国话剧这片森林里的一株小树吧,请关注我们的成长,再过5年、10年、20年,看看我们会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谢谢各位,祝大家猪年一切顺利、阖家欢乐!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实验话剧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它是相对于传统话剧而言的,指的是戏剧结构和表现方法区别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话剧,具体地说,在中国,先锋派戏剧,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荒诞派戏剧被视为实验戏剧,这些颇具另类色彩的戏剧流派因其激进的姿态也被统称作先锋派戏剧.实验戏剧因为大胆的采用*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它也注重保留传统戏剧中一些积极的成分,诸如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试图解释人生的意义及价值,弘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等内容.在我国戏剧的发展史中,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戏剧表演中体验派与表现派的争论,后因为全面接受原苏联的戏剧实践经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占据了主流地位,对于表现派的探索因此而中断.
实验话剧的概念大约诞生于八十年代,有人认为林兆华先生执导的高行健的<站台>是中国的第一部实验话剧,其实,黄佐临先生早于60年代就开始在国内介绍布莱希特的戏剧及理论.新疆话剧团于八十年代末也曾排演过一部名叫<世纪夜>的话剧,但也只是在小圈子里有一些影响,至今,疆内尚无一部具有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实验话剧.实验话剧曾一度兴起,但因为探索过程中经验不足,创作和表现手法上过于前卫或者过于迷信西方的经验,使得实验戏剧逐渐脱离了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加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日趋丰富,尤其是电影电视剧的繁荣,造成大批观众离开了剧场.如今仍有一部分话剧人坚守舞台,他们在规模较小的剧场中向一部分仍然喜爱话剧,有思想,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中青年观众奉献实验话剧.因此,在北京和上海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实验话剧又因其规模而被形象的称作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实验话剧是当代中国最前卫,最具人文主义情怀的行为艺术,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娱乐效果,是内地非常受推崇的文化现象,在京沪等经济发达地区是被认可的文化与时尚的标志,同时也是被中青年广为接受的高层次文化消费,现已形成较稳定的观众群,并已被纳入主流文化之中.在新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小剧场话剧必将被疆内更广泛的人群了解与喜爱,尤其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青年,必将对这种积极向上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现在的实验话剧更多的具备了流行文化的某些特征,虽然仍有别于主流,但更多的是与市场接轨的痕迹,也要关心观众的需求,不再一味的只追求个人情调和所谓艺术的深刻,而是和生活更多的接触,反映普通的小人物的内心,这使得实验话剧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林兆华,李六乙,孟京辉等老中青实验话剧导演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实验话剧开拓了市场,培养了一批固定的,高素质的观众,尤其是孟京辉的作品,通过商业的运作,已经实现了良好的效益.<坏话一条街>,<思凡>,<爱情蚂蚁>,<我爱XXX>,<一个无*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剧曾风靡一时,<恋爱的犀牛>更是创下了连演四十场,场场爆满的记录,实验话剧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主提到的血腥场面,那是一些无知的鬼迷心窍人的所做所为,根本就借用实验话剧这一美丽的名称来作秀,来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