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说说门阀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8 04:2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05:26
很高兴,为您提供回答~呵呵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一个不服气的女人,来把“门阀”这个老牛圈连锅端掉!
门阀制度这颗大瘤子,最初形成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话说起来就长了,自西汉的武帝时候起,由于当局十分崇尚儒学,所以当官的多以读经起家。他们的官做大了,就喜欢授徒讲学,把“学而优则仕”的诀窍往下传,以至门生故吏遍天下,渐成势力。其子孙也由于家学渊源,而能够继续做官。这么延续下去,到了东汉的中期,就有了世代为官的“大姓”。
东汉的缔造者刘秀,在开国后大封功臣,造就了汉以来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豪门。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正式确立“九品中正制”,把门阀制度以立法形式加以确认。这个选官的办法,实际上是典型的暗箱操作,即由各郡推选出有声望的人作为“中正”,并按照才干分为九等,以备朝廷分配职务。那么,选谁不选谁,被推选者才干、人品如何,全由主持选拔的“大中正”说了算。
要是大中正既“中”且“正”,那倒还行,可以保证人才的质量。可惜天下没私心的人太少,因此推举上去的人不仅全是豪门子弟,而且难免有品行不端的阿猫阿狗。
门阀制度,就好比篱笆,圈起来的是最肥的一块特权。士族可免徭役,婚姻要讲门第。在日常生活中,士族一般不与庶族往来,偶有接触,也自矜门第,对寒门人士甚鄙薄之。这么干,当然要造成“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的状态。而且这道篱笆又扎得非常紧密,即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算是在士族之间,也有高低等差。想要钻空子,门都没有!
但是,事情也有两面性。这篱笆固然圈住了一个大金饭碗,但也养活了一大批*而又骄奢的废物。到了南北朝后期,在战乱中,寒门人士多有以军功崛起的,甚至当了皇帝的也有几个。实践证明,有没有能耐,根本不在于门第。士族在*中无力自保,*特权丧失,经济上也不行了,“名虽著于闾里,身未免于贫贱”,门阀制度由此才开始衰落。
到了隋文帝坐天下,他大刀一挥,宣布消灭这万恶的“九品中正制”,同时开始实行科举制,把门阀制度砍开了一个大口子。
→→→→→→
←←←←←←←←
到了显庆四年(659年)的这场大戏,台面上互斗的人物命运迥异,或白日飞升,或永堕地狱,或有悲歌呜咽,或是弹冠相庆。
我们如果仅仅把这看做是个人的宠辱、权谋的高下,那历史就不免太乏味了。这期间,所有的纷争,其“表”是元老与新贵之争,其“里”却是阶层利益的碰撞。
这个集团中的头面人物,彼此又都是亲家,长孙与韩瑗、来济、于志宁、柳奭都有联姻。亲戚之外,还有门生故旧,枝叶蔓连,拔起萝卜带着泥。在当朝得意者,只要查一查背景,都有谱系,都有渊源。国家虽有号称选贤任能的选官制度,名义好听而已,骨子里不过是几只硕鼠护着一大群毛色相同的小耗子而已。
门阀,又称“阀阅”、“世族”或“士族”。总之讲的就是一个高门槛、好出身。“阀阅”的词源,就很说明问题,古代的官宦人家,大门外都有两根大柱,左为“阀”,右为“阅”,是用来张贴功状的。后来人们就以“阀阅”来指代显赫人家。
豪门大姓把天下的好处占尽,这就不说了,关键是这一窝窝的“水葫芦”繁殖得太旺盛,会侵害到两大力量的利益。
一个是侵害了皇权。朝中尽是豪门大姓的人,名义上的最高执政者就有可能号令出不了宫门——我们的荣华富贵皆来自出身门第,凭什么要听你的?
另一个是堵塞了寒族子弟的上进之途。世界上只要有推荐制(不经考试或投票),那就一定是走后门拉关系的勾当,此乃百试不爽——豪门手中的铁饭碗、金饭碗、编制、名额、好部门、好位置,凭什么让给你们穷小子?
武则天显然是力主此事可行,于是高宗下诏,命礼部郎中孔志约等十二人主持修订,不让任何士族人士介入,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从名字上看,这已经与《百家姓》很接近了,强调的是“姓”,而不是“族”。《姓氏录》的编写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书入族谱”,不问你是豪门还是寒门,就算是打仗有功而当了官的军卒,也算数。
我想,《姓氏录》就相当于唐朝的《解放黑奴宣言》吧,它解放了门阀制度下千千万万的草根族。小人物进入上流社会的门完全打开,只要你能把官做大。
呵呵,我说的太多了吧,估计您也看累了,嗯,讲得还算明白噢 (¯『¯)口水连篇了
\(^o^)/~
那就这样~希望您满意!( ^_^ )/~~拜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05:27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形成:
一个主要的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就造就了第一批的豪门贵族。
发展:东汉后期,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一大批的大地主。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虽然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但是实质上的问题没有解决。魏的军屯和民屯制度,也只是暂时缓解了,但是最后还是由大地主、大豪强接收。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门阀制度发展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魏的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度,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统治阶级完全被大地主,大豪强所控制。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大地主,大豪强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受控于大地主、大豪强。他们在国家的经济、*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特殊的地位,造成了一大批的奢侈淫逸之徒,这就为门阀制度的没落埋下了种子。
没落: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05:27
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还有一些家里面和有钱,世代经商后积累了不少财富的人,或是拥有一些武装势力的江湖门派都可以叫门阀。总之门阀的几大特点就是:世代传承,没权也有势,没势也有钱,没钱也有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05:28
门阀制度是魏晋时期相对不发达的经济技术基础与在*实行高度集权的皇权*矛盾的集中体现。这一制度毫无疑问是反动的,是落后腐朽的,但在东西方世界同时遭遇野蛮民族大规模入侵这一特殊时期,恰恰是通过门阀制度,保留了传统文明的火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05:28
门阀,说实在话就是文化程度高的有很大权利的大地主
文化高:代表是士族
有权利:代表地位
大地主:代表有很多土地和佃农
门阀制度:就是说在国家内做主的就是这帮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