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18
马家浜文化是发现于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我国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
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县西南,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两层:
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建筑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
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管、骨锥、骨针、骨镞以及石斧、砺石和陶片等。
在马家浜遗址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
从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种遗迹来看,马家浜文化确实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马家浜文化遗址除了马家浜之外,还有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这些文化遗址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将马家浜文化扩展至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的广大地区。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罗家角第三、四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前5000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
马家浜文化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狗的头骨,介于狼和现代狗之间,说明狗是从狼驯化而来,在这时已经成为家畜。
渔猎经济也在马家浜时期占重要地位,遗址中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十分尖锐锋利。
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
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这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遗址多处房屋残迹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上泥,就成了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来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
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炉箅是马家浜文化独特的炊具。但是马家浜文化制陶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马家浜文化在手工业生产中,玉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较快,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例如马家浜遗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圆管形,顶部有缺口,可夹于耳垂作装饰之物。另外还有青灰色的,也是圆管形,顶部也有缺口。
同时,在马家浜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玉璜,也都表现出古朴而精美的特质。
1959年初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地方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与邱城下层同类的遗物并有房基、墓葬等遗迹。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闻录》。
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夏鼐等考古学家认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并确认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从此,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
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