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30 08: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1:25
今天人们谈论书体,往往懂得篆隶楷行草之分。不过,在阅读古代书论时,往往会看到“八分书”的这种书体,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就书法的传流次序来看,它由甲骨文、金文、籀文、篆书、隶书一路走来。到了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开始在典籍中出现。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
甲骨文
据说,“八分书”是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代)上谷散人王次仲创造的。《 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 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
石鼓文
那么,“八分书”这种书体。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
据说是这种字体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被汉代蔡邕简化为汉隶用作官方字体,时称楷书,也称为“真书”。
小篆
这样看,“八分书”应该是篆书与隶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字体。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记载:" 周越 《书苑》云:' 郭忠恕以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出,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以此知隶书乃今真书。 赵明诚谓误以八分为隶,自欧阳公始。'"
秦隶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及六朝时期多将今之楷书称为隶书,而我们认为的隶书,当时多称八分书。清代阮葵生 《客话》卷十六记载:" 庾肩吾云:'隶书,今之正书。' 张怀瓘 亦云:'隶书, 程邈 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书。'"
八分书
第二,字势像“八”字的造型那样分清笔势向背。
此说认为王次仲认为楷书有局促性,就将其进行美化,引出像“八”字一样向两边取势的笔法,所以叫做八分书。(“次仲以楷字法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也就是隶书的前身。而隶书与八分书的区别就好像今天的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
第三,字的大小尺寸是“八分”。
此说认为,王次仲因古代的书体方广少波势,于是在建初中年,以隶字(今楷书)的草写(章草)为楷法,创立“八分书”,自言其中有值得学习的楷模。(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综上所术,八分书应该是隶书的一种,它是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所以人们又亦称“分书”或“分隶”。
关于隶书,还有“古隶、今隶、秦隶、汉隶、佐书、八分、草隶、魏隶”等一系列称呼。其中,“秦隶”又叫“古隶”,相较小篆,去繁就简,变圆为方,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转变,更便于书写;“汉隶”又称“今隶”,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撇、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隶书被叫做“佐书”是因为,它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隶”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初创的秦隶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定型,成为汉朝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汉隶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结构上由小篆的纵势长方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横向取势,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