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根据所给的散文题目写散文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1 19: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06:07
一、怎样认识写文章这件事
所谓文章,从表象上看就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见、知识、思想和感情。从本质上看,文章则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思想境界、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文字表现。文章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机关应用文等许多种类,同时又有编、著、译、述等多种形式。对写文章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一般人或局外人来看,写文章是文人和“秀才”们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从表面上看,许多文章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有些人一辈子没写过文章甚至也很少看文章,不是也照样生活甚至还活的挺好么?然而只要认真分析起来,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文章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理性探索、概括和总结,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一些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章并不是一堆文字的堆积,也不是人的感情和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人类理性地观察、理智地思考和理想地把握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思维结晶,或者说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工作、对实践的本质、规律的系统化的认识和把握。由于文章具有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价值、具有解决各种自然、社会和思想问题的应用价值、具有体现社会进步和人格升华的思想价值和满足人类心灵和情感需求的审美价值。因此,凡是文明程度和素质较高的民族,无一不是文章发达的民族。这一点,可以从各国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上看得非常清楚。
作为理性的思维结晶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文章的价值说大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说小关系到一个单位工作的质量和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败。我们的古人就曾用“文以载道”和“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作用和价值。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也是这样,我们党所以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思维,注意并善于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通过一个又一个纲领性文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亿万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说“拿笔杆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作为一级领导机关和一名领导干部,不注重理论思维,不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懂得“拿笔杆”的好处和写文章的价值,不会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就无法做到统观全局,抓住重点;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再从小的方面看,注意写文章,愿意写文章进而逐步达到善于写文章的程度,更是全面、快速地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特别是一名机关干部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要写文章特别是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拿起书本认真学习,迈开双脚到实践中去,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这样,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就会养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品格。
从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分了解文章的作用、价值以及写文章的好处,确实有许多同志不懂得、不明白、不认识写文章的作用、价值、意义在哪里,看不到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复杂性和艰苦性,对写文章这件事和写文章的人往往处于一种不甚了解和不太理解的状态。认真观察一些同志乃至一些部门和单位,之所以长期处于停滞和后进状态,人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人们不注意动脑筋和不愿意动笔去认真地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因而思维上得不到全面锻炼,素质上得不到全面提高,头脑中缺乏全局意识、战略意识、规律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反思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系统地把握问题、历史地理解问题、辩证地对待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在竞争中落伍。
由于写文章就是研究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就是理性的实践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因此无论在多大范围和多高的层次上,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在人生上有所作为,就不应该忽视写文章的作用与“拿笔杆”的价值。
这些年来,有一个值得大家深思和注意的大问题,就是低水平重复成为许多领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工作迟迟打不开新局面,实现不了质的飞跃,几年甚至十几年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工作缺乏突破和累积效应,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们缺乏理论思维的兴趣与能力,逐渐形成一种忽视理性思考的社会环境,不能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现象、矛盾与问题,因此盲目性、情绪化、心浮气燥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同时,对写文章这件事,还要辩证地去看,不要有盲目性。就文章来说,文章有好有坏,水平有高有低,好的文章犹如人生向导和良师益友,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和助人攀登的阶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提高一个人,升华一个人。而坏的文章则如毒品,会污染人的心灵,堕落人的天性,误导社会、误导舆论、误导人生。比如宣传封建迷信的文章,宣扬腐朽颓废思想的文章,同样是文章,却是危害社会和人类的毒品。因此,我们的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目的就是要求人们对文章一定要采取分析、鉴别和选择的态度,而不能盲目地跟着“文章”的观点跑。对写文章这件事,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原则,那就是要以学习和实践为基础,以提高自我、造福社会、推动人类进步为目的,讲真理,求真知,务实效,而不能搞“假、大、空”和照抄照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利于提高自己,有利于启发他人,有利于推动工作和社会的进步。
二、写文章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条件
一个人写文章,特别是要写出质量高的好文章,除了要掌握有关写作的一般知识和技巧,同时还要具备一些文章之外的“功夫”。正如古代诗人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立志,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把人生座标定位在工作和事业上,确立一个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立志,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性与人品,而且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才。关于立志与成才的关系,古今中外的人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如歌德说:“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两翼”;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后汉书》上说:。有志者事竟成”;宋代的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清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法国的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而高尔基则说:“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
再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立志与一个人的成功和成才息息相关。从立志的角度看问题,往大的方面说,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胸怀。往小的方面说,要有“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这种与企业风雨同舟的忠诚人格和敬业良心。因为,忠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既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就各种事业的精神前提之一。
俗话说,“文如其人”。通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思考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人是怎样理解工作、对待工作和开展工作的,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人生理想、抱负和追求是什么。因为,文以载道,也载志。一个人关心啥、思考啥,他对工作是怎么看的,想怎么干,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总会千方百计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同时,由于写文章是个“苦差事”、“慢功夫”,往往不会给人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收获和好处。因此,一个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整天、整月甚至整年“熬时间”、“混日子”的人,是不会想到如何写文章的;一个整天想着拉关系、捞实惠、图热闹、怕寂寞的人,不可能把写“文章”这类事情放在眼里。因为,一个人要想写文章,不仅是怀有抱负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他选择了清苦、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奉献,甚至是选择了崎岖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呢?因为写文章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这样,与人交往和交流的时间、机会就少了,因而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你的人就多了。再一点就是写文章就要揭露问题和矛盾,而人们的认识和利益又不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有时也容易得罪人,招来曲解和误解。
第二,要勤奋,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大无畏精神。具体说,就是要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勤动笔。我们的古人有句话说得非常深刻,就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特别是写文章是个“慢功夫”,因为知识要一点一点积累,眼界要一点一点开阔,实践要一点一点体会,见识要一点一点增长,方法要一点一点琢磨,水平要一点一点提高。就是说,写文章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便能收到“勤能补拙”的功效。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怎样勤奋呢?
首先要注意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工作要有主动性和超前性,要确立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换句话说,就是脑子里要想事,眼睛里要有“活儿”,能看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东西。比如,一件事或一项工作,领导交办了,自己也完成了,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不是!因为,一个人要学习写文章,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就得做一个有心人。比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要及时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总结,经验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办,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最好能形成文字的东西。再比如我们接手或参与了某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完成以后一定要从理性上去进行回顾和反思,特别是把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提练出来,用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的形式写出来。用这种办法提高一个人,速度快、效果好,练就的基本功也扎实。总之,在一个单位或部门里,只能完成领导交给任务的人一般不会有大出息的。只有善于动脑子想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的人,才能得到迅速提高。
其次,就是要注意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无数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不是在天赋上,而是在业余时间的利用上。因为,业余时间想什么,干什么,完全由个人支配,也就是由个人掌握着主动权。如果说一个人最有意义的时期是他的发展时期,那么一个人最有价值的时间往往是他的业余时间。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工作时间,由于要处理日常业务,要迎来送往,因此很难静下心来思考点问题,写点什么,只有业余时间,才完全由个人支配。因此,许多有志之人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发展自己。他们或利用业余时间来个“笨鸟先飞”,或利用业余时间保持领先的优势。时间长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便表现出来了,既使原来条件较差的人,也能有大的进步,也会成才。因此,珍惜业余时间,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士利用业余时间成就伟业的例子、故事很多很多,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许多著名学者,无一不是靠自学成才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去“沙里淘金”、“集腋成裘”,在寂寞中耕耘,在放弃中收获。无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应懂得放弃的重要性。因为,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懂得放弃,学会放弃,不仅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牺牲,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智慧,是对事物的价值大小和轻重缓急所作出的一种分析、判断和选择。否则,如果什么都不想放弃,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再次,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和韧劲,对看准确实有价值的课题,要敢于向其挑战和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遇到难点不回避,遇到干扰不分心,因为,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许多课题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
第三、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所谓知识,也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人们世世代代以来口传心授的知识,同时也包括人们在生活、工作、交往过程中掌握的各种方法、经验、技能及通过实践物化了的知识。我们的古人曾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知识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那么,知识是什么,它对人类和人生都有那些作用呢?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哲人、伟人不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认真观察与思索,而且作出了高度精确的概括。比如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象闪电一样划破了人类思想的夜空,同时也使培根永远地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其实,我国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者王充比培根早一千多年就提出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的观点。例如,他在《论衡》“效力篇”中说“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作春秋,删五经,秘书微文,无所不定”,并认为儒生的力量远远胜过那些“扛鸿鼎、揭华旗”的壮士,一人顶其“百人矣”。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王充的话在国人心中远未产生象培根那样的影响。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权力,是人之所以为万灵之物的一种资格。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就说过“知识就是权力”这一名言。而我国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优则仕”,认为只有学好了知识,才有资格去作官和治理国家。遗憾的是,孔子的话似乎未能得到国人的正确理解与重视,“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对此展开过一场全国性的声讨和批判,以致使许多人产生了“知识无用”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糊涂认识。值得庆幸的是,打倒“四人帮”后,我国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而且开始把“知识化”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以能在各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知识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权力的知识化,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文章阅读网http://www.sendfon.com/)
知识不仅是力量、权力,同时也是一种快乐并能在这种快乐中改变人类自身。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就把知识视为人生快乐的源泉,认为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人拥有知识这种理性的力量。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所爱戴的长辈普朗克60诞辰庆祝会上所作的演讲中曾说,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了他们异乎寻常的智力上的快感,对于这些人,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娱乐。知识所以使人感到快乐,不仅在于知识能满足人类无法遏止的好奇天性,而且使人类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与伟大,发现只有人才是人类自身的主宰。知识不仅使人快乐,而且能在这种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就敏锐地洞察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善良,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的陶冶功能。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完善一个人的人性、人品与人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06:13
实在觉得很为难,便写个无题吧。
标题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的概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