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8:40
在情绪煽动取代事实的后*时代,你以为的*就真的是*吗?
还记得,2018年8月发生的“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吗?
当时,网络上有一个标题为《疑因妻子游泳时被撞到,男子竟在游泳池中按着小孩打》被疯狂转发,内容是安医生被男孩碰撞后,安医生老公殴打了男孩。
随着视频的疯狂传播,安医生夫妇成为众矢之的。没过多久,安医生因为难以承受*压力,服食500粒安眠药自杀了。
自杀后,很多人才发现当初网络上所转发的视频,是经过剪辑的。实际情况是,安医生夫妇与男孩发生冲突前,男孩曾对安医生做出了不雅行为,并拒绝道歉。
与男孩发生冲突后,安医生到女*室换衣服,被男孩一方的三名女性家长殴打;不仅如此,男孩家长还到安医生夫妇的工作单位进行*扰,要求开除二人的党籍和公职。
也正是由于男孩家长的不依不饶,和那个经过剪辑的网络视频,导致了安医生自杀。
那么,男孩家长所发的视频,是*吗?当然是。但是,它只是*的一个片段。
而恰恰是这*的片段,误导了广大网民和媒体,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形成了对安医生的*压力,将安医生送上了不归路。
西安奔驰事件维权的女主,从最开始网络*力挺的“维权女王”,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被卷入一场经济纠纷,成为了拖欠工资的黑心老板。
双十一被恶意薅羊毛得到网络关注的果小云水果店,很快卷入网店抄袭,造假农民身份等信息。
在这些让人跌破眼镜的大反转之后,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
《后*时代》的作者麦克唐纳认为:“每个人说的都是*,但是唯一不正确的是结论。"
本周新书,将教你如何在情绪煽动取代事实分析的后*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局内人。
一、《后时代*》陈凯歌的一部电影《搜索》里,讲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上市公司董事长秘书叶蓝秋从医院出来后坐上了一辆公交车,站在旁边的老大爷要求她让座,她拒绝了,因此她受到了全车人的指责。
而这一场景被一个记者拍到并传到了网络上,叶蓝秋因此遭到了网友的攻击和谩骂,从不尊重老人逐渐发展到小三上位,一系列网络暴力迎面而来。
在*的压力下,她不得不公开道歉,向公交车上的老人道歉,向所有指责她的人道歉,但在某一天她从顶楼跳下自杀,这时这些人才知道,她已经是癌症晚期,在公交上拒绝让座是因为刚刚从医院得知检查结果。
很多时候,一个热点事件往往都会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出现,我们以为的*未必真的就是*。
在一期《圆桌派》节目中,窦文涛提到现在的从事深度调查记者的人数越来越少,自媒体泛滥,新闻消息缺乏专业化的呈现,很多人容易被新鲜的消息给带偏。
这也就是所谓的后*时代。
《后*时代》的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在书中对*的定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把*分为四个类型:片面*、主观*、人造*、未知*。
1、片面*
某个事实可能有多个方面,但对方选择性地只说了某几个方面,因此我们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一些商家和媒体,就容易运用复杂性来误导听众,故意忽略不利的一面,对有利的一面夸夸其谈。
媒体喜欢报道创业英雄的事迹,却对更大量的失败案例避而不谈。
资产管理公司喜欢炫耀自己业绩最好的一只基金,却没有告诉投资者,他同时还有另一只基金亏的很惨。
2、主观*
顾名思义,这种*能够触发人们的情感,引导人们做出选择。
比如,钻石曾经被视为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小石头,也没什么保值功能。
于是,商家就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找到了纽约的一家广告公司,决定以订婚戒指为切入点,大肆宣传“钻石恒久远”的理念,以钻石比喻爱情,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必须买钻戒才能证明自己的忠贞不渝。
到了20世纪50年代,钻戒成了订婚的必需品。其实,钻石还是那块“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小石头”,依然没有什么保值的功能,改变的只是人们脑中的观念。
3、人造*
顾名思义,这种*是人类一手打造的。
谷歌眼镜推出时受到了无数期待,却毁于一个负面的外号。反对者认为,戴着谷歌眼镜的人眨眨眼就能拍照,这让其他人的隐私暴露在不安全中。
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眼镜混蛋”,来形容那些戴着谷歌眼镜的人。很显然,没有人喜欢被当做混蛋,久而久之,谷歌眼镜退出历史舞台。
4、未知*
顾名思义,这种*是不能被证明的,它往往发生在永恒的未来。
也就是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或者说我们选择相信的预测,会影响我们现在的行为并最终决定我们的未来。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正确预测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就能把握住时代的风口,顺利到达事业巅峰。当然我们也需要学会判断,才能不被错误的信息误导。
《乌合之众》里有一段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
我们进入了以情绪煽动取代事实分析的后*时代,《后时代*》这本书将四个大类*逐一剖析,能帮助我们成为后*时代清醒的局内人。
二、《2小时品牌素养》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天都在被信息狂轰乱炸。
消费者的大脑容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当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时,根本处理不过来。
比如说,你想去超市买牙膏,那么在你的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牙膏的品牌阶梯,你可能会列出佳洁士、高露洁、中华等品牌,它就像一个购物清单。
而你之后会做的就是比对这张清单里的产品,至于清单之外的产品,你很少会去考虑。
哈佛的心理学博士米勒曾经在研究中指出,在同一类别的产品里,消费者最多只能记住七个品牌;
而定位理论的开拓者特劳特后来指出,消费者其实连七个都记不住,大多只能记住两个。
所以说,竞争的本质已经落到了争夺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上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费者要能够记住你的产品。
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呢?
答案就是:品牌定位,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领同品类里第一,至少靠前的位置。
《2小时品牌素养》这书*总结了三种定位方法:
1、抢先占位
就像圈地运动一样,当这块地皮还没有被占领的时候,谁先抢占了这个资源,谁就赢得了持久的优势。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高露洁牙膏,从当时牙膏市场的形势来看,“防止蛀牙”这个最大的心智资源没有品牌去抢占。
于是,高露洁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将“防止蛀牙”这一诉求,成功地植入到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中,并且多年来的广告宣传也一直在围绕着四个字:防止蛀牙。
凭借这一准确定位,高露洁成为了牙膏市场的领导品牌。
2、关联定位
这个方法的核心理论是,消费者在购买一类产品的时候,都是受到心智阶梯的指引,如果你的产品可以和第一产生关联,那么,消费者在想到第一的时候,自然也会联想到你的品牌。
所以说,如果同一品类领域已经有了第一,那么,你不用正面发起攻击,而只需要做一个跟随者,使消费者通过和第一名的关联想到和记住你的品牌,那么也会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
3、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要发现对手的弱点,然后从它的弱点入手,改变消费者对它的已有认知,使它的良好形象受到负面影响,然后一举攻入,将它置换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8:41
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很多事情在刚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家只会将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来进行评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8:41
这种情况在网络中也是经常存在的,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不要太过于相信这些报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8:42
对于这种发展,我觉得很有可能在一些事情的背后有一些人推动,所以才会造成这样那样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