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10
据《恒山志·序》记载:“考帝舜绍尧之后,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盖每州必封袁山之高大者,以为一州之镇……北封恒山为北岳“。《周礼》中:“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尔雅》称恒山为北岳。恒山因何而名,说法不一。《白话通》言:“北方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谷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也就是说,因恒山位居北方,而北方阴终阳始,万物所伏,为恒常之所。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走向为横,“横”、“恒”相谐,故称恒山。清代魏源在《释道北山条阳列二》篇中又说:“恒山以恒水所出得名。”横河古称恒水。
恒山的别名也很多:《舜典》中称北岳,《尚书》中称弘山,汉文帝刘恒,因讳其名改称常山,葛洪《枕中秘书》称太恒山、恒宗、命岳、茂丘,郦道元《水经注》谓元岳、阴岳、紫岳,唐元和年间更名镇岳,宋真宗讳名又称常山,恒山还有“大茂山”、“神尖山”的别称。《括地志》载,恒山还有五别名,即恒宗五峰别称:“太乙宫”、“兰台府”、“烈女宫”、“华阳台”、“紫微宫”。释家谓恒山为“青峰锤”,道家又谓之“太乙洞天”。尽管恒山有诸多名称,但基本名称是两个,一曰恒山,一曰常山,而“恒”、“常”两字,意思很相近,都未脱开“长久”之意。
宋后多乱世,而蒙元史记之寥寥,明朝中期山西浑源玄武山伪造仙迹,附会恒山传说,并不断要求改祀,清入关,祭祀也由顺治帝同意,搬于山西浑源之北岳。其后浑源恒山全盘吸收继承恒山文化而湮没本身玄武山历史不断附会恒山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