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03: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1
因为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操,但是当金兵进攻北宋时,皇上放弃抵抗,逃往南方,她也*流离失所,背景离乡,因此她十分崇敬项羽的誓死不过乌江的英雄情怀.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1
诗人李清照生活在南宋,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拓展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2
李清照在诗的开始就鲜明表明了人身的去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为国家设立功立业;即使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爱国*,溢于言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管自己逃命,抛弃中原山河,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了项羽。虽然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其慷概赴死、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也是南宋统治者所不俱有的。李清照和许多爱国人士一样,对南宋政权的现状不满和失望。她所盼望着有忠勇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掳,收复国土,重整山河。参考资料:小学教材解全六年级语文(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2
李清照佩服项羽的精神。同样是失败者,同样背靠大江,项羽想的是壮烈战死,赵构想的却是苟且偷生。本来赵构手中尽是如岳飞、韩世忠之类的好牌,却不思进取,引起李清照的不满。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3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典故出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创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