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13:3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3 06:04
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出现战争是常有的事情,许多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成立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一致对外,有的国家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有的国家治理不善,国力衰退,逐渐成为了别人砧板上的肉。
那么吴国和楚国发生战乱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吴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原因是楚国逃跑的太子伍子胥跑到了吴国,并得到了吴国的庇护。楚国战争胜利之后,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完成东山再起的呢?一是因为楚王懂得平定人心,没有导致军心涣散。二是因为吴国统治楚地的手段非常残忍,许多人都对吴国统治怀恨在心。三是因为吴国后院起火,无法继续维持楚地统治了。
楚国发生内乱是因为费无忌从中作梗。当时太子最喜欢的人是伍奢,他认为伍奢严重影响到他的位置,于是他便告诉楚平王,可以娶自己的儿媳,也正是因为楚平王听起了他的意见,直接导致楚国权力斗争的开始。后来,他又害怕太子成为国王之后报复他,便再次从中使坏,导致伍子胥逃到了郑国,最终郑国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逃到了吴国乞求庇护。恰逢当时,吴国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楚国正国力衰退,便直接导致了“柏举之战”爆发!
楚国崛起时间早,吴国崛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吴国崛起的时候,恰逢楚国发生内乱,吴国看到有利可图,直接挥师攻打楚国,楚国覆灭之后,楚昭王并没有因此灰心,相反,他继续保持国王的威望,在新的地方建立了国都,让曾经溃败而逃的楚国子民和军队纷纷归附,这也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吴国取得战争胜利之后,对楚地并没有采取怀柔*,而是采用了非常残酷的盘剥和收刮手段,一时间,吴国的统治很难在楚地立足,楚国的民众一直想要将吴国的军队驱赶出去,虽然楚王已经逃走,但是仍然留在楚地的民众一直对吴*队怀恨在心,如果吴国对楚地的子民采取怀柔*的话,楚国重新归来之时,也许仍然打不赢楚国。
打下了楚国之后,吴王想的是全城搜捕楚昭王,斩草除根,然而他的这一设想还没有实现,他的兄弟就发生了叛乱,这让他不得不停止在楚国的行动,也正是因为他没有趁胜追击,搜捕楚昭王,为日后楚国重新崛起埋下了隐患。楚昭王重新回到故都之时,曾经富丽堂皇的建筑,全都变成了焦炭,他暗自告诉自己,一定会让吴国血债血偿。如果吴国抓住了楚王的话,那么楚国不会再有重新复兴的机会了。
身在乱世之中,明天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有时候只能说历史就是这么的神奇,更青睐楚国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3 06:04
西周末期,在内部*和戎狄的交织打击下,其统治最终分崩离析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并在晋、郑、秦等诸侯国的护送下迁都洛邑。从此,周王室号令天下、主持征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擅权和夷夏斗争开始频频登上历史舞台。郑庄公父子首开争霸战的序幕,但郑国土地狭小,后劲不足,最终被齐国取代。桓公联合华夏诸侯北战戎狄、南抗荆楚,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可惜齐桓公信任奸臣,加之管仲死后国政混乱,其霸主地位随之丧失。于是,霸主地位遂空缺开来。宋襄公不自量力,欲恢复商朝荣耀,妄自举兵召集诸侯会盟,却招来楚国打击。经过惨烈围城战,宋都睢阳的最后一丝元气被掏空。宋国的誓死抵抗,使返国不久的晋文公获得了时间整理军备。
秦人在商周时代便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商武著称。当时的秦国实行的兵制类似后世的民兵制。百姓平常耕种放牧,战时便被调发从军上阵,武器和军装都由自己准备。这种情况和少数民族类似,木兰诗有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即是木兰自己购置兵器装备。所以,当时的成年秦国人随时备着自己的战袍和戈矛,只要战事发生,拿起来就可奔赴战场。所以,秦国的快速救援让吴国猝不及防。
虽然国破了,但是楚国,当时时是空前的团结。楚昭王的臣子们都在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国家复国做着努力。楚昭王逃走以后,身边总有一帮忠诚的人跟随。甚至大臣子綦挺身而出,冒充楚王,甘愿去当俘虏来保护楚昭王。春秋战国复国的不少,在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争霸战争。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楚国在秦国帮助下,才得以复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3 06:05
吴楚争霸的起因是两国争夺南方的霸权,本质上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势力范围和资源;楚国最后能赶走吴人复国是得到了秦国的帮助,楚国大夫申包胥立于秦廷痛哭七天七夜,说动了秦哀公发兵相助,秦国的快速救援让吴国猝不及防,而且就在双方鏖战之时,吴国后方的越国也趁机起兵,于此同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潜回吴国自立为王,内外交困之下,吴军只好撤回吴国,楚国也得以复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3 06:05
他们为了争夺对于江淮流域的控制权,所以选择战争;楚国复国源于秦国的救助,也是他们国君的*才能和国内的军事将领以及军事潜力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