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关于"母亲"的诗、文、曲,然后答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4 15: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02
材料一 感 应 赵大海 我在楼上的公厕 一声咳嗽,灯便亮了 再咳嗽一声,灯又亮了 前一段回乡下母亲那里 感冒了,也是这样咳嗽 那晚我一声咳嗽娘的眼便亮一下 我一咳嗽 娘的眼便亮一下 我持续不断的咳嗽,娘的眼便 亮了一宿 [材料二]: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交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出现了“灯”,这跟作者写母亲有什么关系?
2 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现代诗,[材料一]也是一首现代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材料二]是根据一首唐诗改写的,由画横线的句子你能想到这首诗中的一个名句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哪一个句子与[材料三]中画横线的歌词的含义相同?
----
1巧用比喻与象征,表现母亲是我们人生长河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3唐诗:谁言寸心 ,报得三春晖。 歌词: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灯,永远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方向,唯一的牵挂 。
2.赏析:
这首诗从楼上公厕里的灯起笔,让人觉得很意外。“一声咳嗽,灯便亮了”,这是感应灯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声音,它就能感应。“再咳嗽一声,灯又亮了”,这毫不起眼的细节,被作者反复捕捉到诗里,不免让人心中飘过一丝丝的焦急,怎么写这样的内容?然而,“前一段回乡下母亲那里”,这一句直白式的叙述,让诗意有了转机,把读者的思绪自然而然的转接到了乡下,转到了母亲的身上。“感冒了,也是这样咳嗽”,这一句,就把前后两个意象链接了起来。咳嗽,是相同的,那灯光呢?那靠感应而亮起来灯光在哪里呢?“那晚我一声咳嗽娘的眼便亮一下/我一咳嗽/娘的眼便亮一下”,这让人豁然明白:原来,乡下的灯光就是母亲充满爱的眼光;这眼光,一如那灯光,也是能够感应的。灯光的感应主要靠声音,而*的感应靠的则是心灵!诗的最后一句,把蕴含的感情引向了*,“我持续不断的咳嗽,娘的眼便/亮了一宿”,不难想象,这咳嗽在母亲心中引起了多么强烈的感应,比起那能够感应的灯光,只有过而无不及。这就是母亲,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她无法消解儿子的苦痛,只能用一颗慈爱的心,默默地、不声不响的去分担。这就是母爱,平凡而伟大母爱!读到这里,仿佛有一把情感的槌,一下子砸向每一位读者的心里,激起訇然地回响,久久不绝!
这首诗中,“灯光”与“咳嗽声”之间的联系和眼光与“咳嗽声”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那就是“感应”!诗人锐敏的抓住了这一契合点,截取生活中两幅看似平常的意象,加以对比描述,完成了对一位挚爱儿子的母亲形象的刻画,突出了诗的主题,并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到强烈的母爱,从而获得感情的共鸣!
这首诗语言质朴,有些句子似不能入诗,比如“前一段回乡下母亲那里”、“感冒了,也是这样咳嗽”、“我持续不断的咳嗽”等,这些句子略显粗糙,但正是这种从生活中随意拈来的句子,让读者回忆起曾经发生的母爱的故事,勾起了心中那一份最为浓醇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