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4 11: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6:00
教师及长辈对情境的渲染非常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是名言引路。为了让孩子亲近阅读、亲近母语,运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来启发学生,如“知识就是力量”、“不读书就像生活中缺乏阳光一样”等名言警句,让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罗马大道”;三是轶事启迪。以叶圣陶、马克思、鲁迅等伟大人物的终生学习的热情来激励学生。
进入到阅读之中后,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比如,对文学类作品,每学年应读一至两部中外文学名著,读一至两本散文集或名人传记。再如,报刊方面,除了经常阅读一两种本省市的报纸外,最好能订阅一二种质量较高的报刊。另外,还应读些知识类和理论类的作品,包括文史知识、科普知识和美学知识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书籍的选择不可不慎。
其次,要注意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无疑,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应是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学完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课后去阅读《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故事,体会其描写方法的不同和人物性格的差异;学习了一些名著节选或单篇作品后,课外阅读原著或作品集,以求对作品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当然,阅读的面还可以更广泛些。
第三,课外阅读还要注意一些方法。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写读书笔记活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记其中优美的词句,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几个同学还可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