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航天界的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4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07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如果把我国科技事业比作一条奔腾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无疑就是龙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这个龙头始终高高昂起,将中国科技事业不断抬升到新高度,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跃升到新水平。
飞天梦圆,九霄揽月
——中国航天跃上历史新高度
许多经典瞬间已经为历史所定格。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
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人们见证着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但是,中国航天的视线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高度。
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距地球40万公里的月球成为中国太空探索的新目标。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球图像正式发布……像是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谈笑间,“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从此新增了一座闪光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而从工程立项到*成功,这个时间跨度在中国只经历了不到四年。
30年间,以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为引领,从一箭双星到一箭多星,从服务国内到服务全球,中国航天一步步搭建起迈向太空的天梯,在航天科技这个世界科技的高峰领域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
自主创新,协力攻关
——中国牢牢掌握航天发展主动权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抢占了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1992年,党*做出了发展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并且明确了一个前提——中国载人航天以飞船起步。这年9月,*专委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脉络从此坚定而清晰。而此时,距离美、苏发射飞船已经过去了40年。
“起步虽晚,但起点不能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顾问王永志回忆当时决策的情景时说,“我们的大思路是要跨越式发展。”
但是,“跨越式发展”谈何容易。载人航天是战略高技术,而高技术用钱是买不过来的。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自主创新。
创新无处不在。
人们惊喜地发现,横空出世的中国飞船长得跟别人不一样,它有“三个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而且具有更先进、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系统。
自主创新又何止飞船一家,载人航天由7大系统组成,无论是火箭改进、飞行控制,还是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我国瞄准的都是世界科技最前沿,确保关键技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16年时间,4艘无人飞船和3艘载人飞船,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赶。
探月工程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是一项自主创新的工程。我们所开展的各方面工作,一定是‘中华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介绍说,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既是对我国探月技术路线的生动肯定,更是对我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科学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业。”航天工程是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以载人航天为例,需要上百个研究院所、几千个协作配套单位、十余万名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大协作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出凝聚力。”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合力,不断创造着新的航天奇迹。
改革开放30年来,立足于和平利用太空,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立足于自主创新、协力攻关,中国航天事业没有走错路,没有走弯路,更没有走回头路,每一步都使中国航天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自主、科学、高效地发展航天事业,这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经验。
人才辈出,奋发有为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将更加美好
“最重要的科技实力在于人才。”评价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路,除了为一项项突破、一个个跨越而自豪外,我们更为一批批年轻队伍的茁壮成长和年轻科技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而欣慰。
在一个个航天任务现场,尤其在一些关键岗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70后”勇挑重担,“80后”奋勇争先。数据显示,在载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员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70%以上。在绕月探测工程队伍中,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40岁以下年轻人逾七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试验队188人,40岁以下的占60%以上。
“我们的队伍比较年轻,应该说是相当年轻!”谈起航天队伍中的年轻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充满了兴奋,“更为可喜的是,很多年轻同志担任的是领导职务,他们很多其实也是久经锻炼的。”
“我相信,依靠这支队伍、这批人才,我们的航天事业一定可以冲到和世界航天大国并驾齐驱的位置。”对中国航天的这批*人,“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信心十足。
中国航天越来越年轻的秘密在哪里?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甘当人梯、提携后学,新一代科学家勇挑重担、奋发向上,才使中国航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着主动。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成为这批年轻航天*人的生动写照。而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新动力。
“我们的优势是航天队伍。”谈起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高兴地说,“我们是一个年轻力壮的队伍,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提升我们的能力。”
年轻孕育着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08
这是权威回答 (中国航天局)
航天改革开放的30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跨越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不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振兴和腾飞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我国航天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0年来,我们亲身见证了中国航天壮国威、振民心、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光辉发展历程。
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新机制。根据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进行专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和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加强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财经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的建设,完善经营管理的监督体系;形成了以总体为主导,专业为基础,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格局。改革创新推动了航天科研生产的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以前,我国还只有“长征一号”和“长征二号”两种运载火箭,发射卫星6次,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只有1.8吨。而改革开放30 年,“长征”运载火箭已形成4个系列14种,覆盖了从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的低、中、高轨道范围,其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9.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达到5.1吨,而且火箭总体性能及火箭入轨精度、有效载荷系数、运载能力等方面,都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回收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技术、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火箭技术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30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创造了114次发射纪录,共把80 多颗不同功能的国产卫星、7艘“神舟”飞船和1个月球探测器送上太空,特别是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64次发射成功。在此期间,取得了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到太空飞行和出舱活动,“嫦娥一号”卫星飞抵月球轨道传回月球图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和奔月梦想。30年,我国在实现人造卫星上天的基础上,不但继续巩固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而且还建立和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里程碑。
科技强军
30年,我国导弹装备技术实现重大跨越。从20世纪80年代初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相继成功,到1999年8月成功发射新型远程火箭,我国的导弹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5年7月、1997年3月先后在东海和东南沿海举行的军事演习和训练中,我国新型地地战术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发射试验取得*成功。特别是1999年国庆5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典礼中,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研制的各种新型导弹武器,充分展示了我国国防实力,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科技强军力量。
我国已经既有战术导弹又有战略导弹,拥有了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和防御反击手段;我国的防空导弹已形成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系列,能满足区域防空、要地防空、野战防空、舰队防空和单兵防空的需要,具有了不同发射方式、攻击不同空域的防空能力,防空导弹技术实现了基本型、系列化、高起点、上水平;我国已研制成功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海防导弹,在小型化、高精度、超低空、抗干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具有了抗登陆、封锁重要海域和近海作战的能力。
3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种导弹武器,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屏障,成为完成祖国统一、保卫国防、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强大力量。
军民结合
30年,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从军工小天地走上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更有效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
30年独立研制和发射16种不同用途的卫星,实现了系列化、平台化,已形成返回式、通信、气象、资源、导航、海洋和科学探测等7个卫星系列。这些卫星在国民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通信、气象、资源勘测、环境监测等的现代化,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需要,提高了气候观测、气象预报、灾害监测的准确性,改善了国土普查、地质勘探、铁路选线、海上作业、农林开发、太空育种、城市规划、测量定位、海洋监测等先进手段,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博采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如自动控制技术、遥测遥感技术、温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特种工艺技术等,不仅满足了航天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过来提高了民用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了民用工业的进步。军民结合,利用航天科技成果,开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需的技术装备和人民生活所需的产品。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在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汽车零部件与特种车辆、科技奥运等民用产业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并在发展装备制造、电子技术、通信导航等新兴产业中越来越占着重要地位。航天科技工业产生了大量民用成果,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建立和完善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科研生产体系,在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中,突出主业,推动创新,优化布局,规范运作,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金融贸易、专用设备、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大量航天成果移植到民用部门,建成成百上千条民品生产线,开发出成千上万种民用产品,在机械、电子、轻工、化工、石化、煤炭、电力、建材、纺织、铁道、民航、烟草、广播通信、医药卫生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民品产值己占到航天科技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走向世界
30年,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1990年以来,我国冲破制裁和阻挠,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共有5次搭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微重力试验装置,发*29颗美国和欧洲国家制造的卫星,我国“长征”火箭成为国际市场上知名的高科技产品。从2004年起,我国承担了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提供卫星整星研制和发射交付服务,2007年研制发射成功尼日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的突破,中国航天科研在世界上已经赢得了一席地位。
我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航天科技的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多边合作关系,特别是中国和巴西成功联合研制资源卫星,中国和欧空局联合实施的双星探测计划,中国和法国合作开发的通信卫星有效载荷,中国与英国、俄罗斯研制发射的航天清华小卫星等,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果。
30年,我国航天人才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新老交替,培养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技术精湛的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孕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航天精神。我国航天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http://www.cnsa.gov.cn/n615708/n620172/n677078/n751578/16720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08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09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09
huoa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