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46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很多诗都是描写边关战士和边塞风光的,出塞就是其中之一,我最喜欢里面的最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充满了豪迈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充满了盛唐时期的一种自信!我大唐帝国,天不怕地不怕,物华天宝,你们喜欢尽管来拜,想打仗,我们也不怕,一定打的你满地找牙!王昌龄是如何拥有这样的英雄之气的呢?这要从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之后说起。小朋友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概念,简单概括就是,府兵制是什么呢?农民也可以是士兵,武器还得自己准备,但募兵制则是从社会上招募来的士兵,战斗力肯定比较强,同时跟将领之间有隶属关系,这样就会做到令行禁止,很有军规。另外,武器也是国家提供,你只要一门心思保家卫国就可以了。而在这个改变之后,唐朝的文人又掀起了从军热以求建功立业。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如果按年代来看,王昌龄应该是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另外,让他的边塞诗名垂千古的还有歌原因,他写得好,怎么好?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有粗有细,辞藻考究,可见他能红也不是偶然的。诗人,一般朋友也比较多,王昌龄跟王维、李白等人交情很深。他跟孟浩然的一段忘年交,甚至最后还让老孟送了命,以前我曾经说过这事儿,还记得啦?因为孟浩然当时身上有病,不能喝酒吃海鲜。可王昌龄去看望他的时候,两人既喝酒又吃海鲜,最后没多久,老孟便毒发身亡。而王昌龄自己最后的离世也令人扼腕,因为他太有才华了,所以遭到了亳州刺史闾丘晓的嫉妒,对方竟然趁王昌龄路经亳州之时将其杀害。当时王昌龄60岁。当然,这个闾丘晓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打了败仗之后要被砍头,一再求饶,还哭诉自己家有亲人要养,不能死。而后来当上宰相的张镐只回了他一句,便让他哑口无言:王昌龄家里的亲人,谁来养?也算是为王昌龄报了仇吧。 王昌龄的从军行写了七首,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学习的是其四。诗中第一句的青海指的是青海湖,在如今的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而长云则是层层浓云。雪山就是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所以被称为云。第二句中的孤城就是玉门关。去年暑假,哈哈老爸组织的游学,曾经一起去过玉门关,到了之后就会发现,王昌龄所写的词句是多么的贴切,孤城遥望玉门关,汉代开始的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46
从军行七首·其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47
从军行七首·其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47
译文:青海湖上空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暗了。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城池。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不回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48
边塞以带阴雨密布,风烟滚滚爱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金身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