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2:43
看看你学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太极拳 -- 养生的拳;太极操 -- 运动的拳。
太极拳 -- 膝盖不会痛;太极操 -- 多人膝盖会痛。
太极拳 -- 练拳练“骨头”;太极操 -- 练拳练“肌肉”。
太极拳 -- 练拳开始练“脚”;太极操 -- 练拳开始练“手”。
太极拳 -- 推手不用力;太极操 -- 推手很用力。
太极拳 -- 发劲用丹田发;太极操 -- 发劲用外形发。
太极拳 -- 会放松;太极操 -- 不会放松(或假放松)。
太极拳 -- 极少会生病;太极操 -- 经常会生病 。
太极拳 -- 学好一套拳起码要几年;太极操 -- 几天一套,学了一套又一套!
目的方面。
太极拳,不单单要强身健体,养生、修心,还要追求功夫上身,以及达到人格的*;
太极操,退休后找点儿事做,找个不花钱或者少花钱的锻炼方式,以及找几个一起玩的伙伴。
教法方面。
太极拳,教学系统规范,每个动作都详细讲解,教师亲自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学员,力求拳架动作到位,不求身法低架,只求动作到位,精雕细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
太极操,新学员跟在老学员后面,一起随着老师练习,个别动作没看懂找机会问一问老师或者老学员,以及多跟着练几次就学会了,动作大体相似即可。
内容方面。
太极拳,注重基本功练习,桩功、定势反复纠正,缠丝功详细讲解示范,太极拳套路每个动作都拆招讲解、认真教学,并且通过推手及教师喂劲等方法检验功架,不需要音乐,拳中自有天籁音;
太极操,各类太极拳套路,太极剑等器械套路,最多加上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项目,每天练习也是一个套路接一个套路,跟着音乐节奏练,每个套路有固定的音乐辅助。
理论方面。
太极拳,对太极拳拳理理解深入,并且有内气的体会,功夫上身,充分理解意气与骨肉的主从关系,能够初步理解前辈们的拳经拳论,教学中能够指导学员体会意气和劲力形体的配合;
太极操,不用去管什么理论,也没听说有哪些拳经拳论,就是玩一玩,跟在后面练吧,而且练得也很开心,开心就好。
场地方面。
太极拳,一般要求室内场地,或者天气晴朗少风时在室外安静的地方;
太极操,一般是在公园里或者广场上,室外的场地;
教练方面。
太极拳,一般要求正规学拳8-10年及以上,所学系统深入,自己有深刻的体悟;
太极操,一般是同样在公园里跟在老师后面学习过几年,能够熟练的练习几个完整的套路。
学员方面。
太极拳,往往以中青年为主,也有很多小朋友,太极拳鼓励年纪小的学员学习,因为年纪越轻,学的越快,领会越好,尤其是身体健康有志于太极*的青少年;
太极操,以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为主,或者身体健康欠佳的一些人,听从医生建议开始学习太极拳,希望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时间方面。
太极拳,不分寒暑,一年四季每天学习不辍,而且要求课后坚持练拳不懈,保证练拳的强度和训练量;
太极操,往往是早上跟在老师后面练习,偶尔家里有事儿就耽搁几天,忙好了继续,一到天冷或者刮风下雨就停练。
功力方面。
太极拳,因为有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套路动作规范,能够很好的获取训练效果,随着练习日久,身体松活,气血充足,功力日深,逐渐会体会到内气增长;
太极操,看起来衣袂飘飘,神采奕奕,各类套路也是动作娴熟,架子高低起伏,问起来内功是什么,一脸茫然,甚至想也不敢想。
境界方面。
太极拳,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以及学习时间的积累,按部就班地达到教练设定的阶段性目标,而且体会不断的深入;
太极操,就这样每天练着,套路很熟悉,偶尔再学习个新套路,不追求什么境界的提高,没有实质性进步。
在以上十个方面的比较之下,太极拳与太极操练后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详细的讲起来,两者的差别远不止这十个方面。
有了以上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了。
拓展阅读:太极拳技法规律
太极拳技法除遵循“武术技法原理”外,还强调下述基本技法规律,形成技法特色,它们包括:上悬下沉,中节舒松;中定而动,轴轮互转;缓慢柔圆,息细匀长;以意主导,形息互引。
上悬下沉,中节舒松,是太极拳身型的基本技法。“上”指头顶百会穴部、“下”指足跟、足掌和足趾等用于触地支撑的部位。“上”与“下”的中间,概称“中节”。练拳时头顶上领,似有一绳子悬住百会穴之感,再放松中节各部肌肉和关节,任其被地心引力向下牵拉而沉坠,手部和足部就会有沉实感。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足等关节都被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上悬下沉还能是头顶不端正、颈项顺直、驱赶中正。
这种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技法,也用于处理任意相邻三关节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以头为上、肩为中、肘为下,即:头悬,肩松,肘沉。这能撑开肩关节,放松肩部肌群。随之以肩为上、肘为中、腕为下,即:肩悬、肘松、腕沉。这能撑开肘关节,放松肘部肌群。再以肘为上、腕为中,指为下,即:肘悬、腕松、指沉。这能撑开腕关节,放松腕部肌肉。如此由上而下、依此上悬中松下沉,就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使气力注于手足。
中正而动,轴轮互转,是太极拳动态的基本技法。太极拳“十三势”终于中定。太极拳经以中定为“土”,依土生万物之意,中定既是“十三势”之一势,又是其他十二势的基础,势势皆不能离中定。所谓“中定”,指中和稳定的状态。“中定而动”,指以“中定”的状态进行运动,或者说,在运动中追求“中定”,使动态不是“中定”。“中定而动”有三种表现形式。
其一,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歪不斜的“中正”状态,重心始终在支撑面内移动。此技法要求动步之初,先将身体重心移于支撑脚,形成单脚支撑的支撑面,然后移动脚才提离地面。在移动脚的移动过程中,要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中间,几乎不出现移动,待移动触地成两脚支撑,形成新的支撑面后,身体重心才能随之向新支撑面中间移动。这样,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内移动,并与中正的身态配合,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轻灵度。
其二,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高不低的“中平”状态,重心平行移动。此技法要求身体移动时,始终保持顶平、两肩平、两胯平、两脚平,形成太极拳运动中重心平稳的特点。即便是仆步下势,也是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先降低身体重心至一定高度,在平平移动重心,完成下势动作。独立类动作是先将重心平平移动至支撑面中间,再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伸膝向上立起。
其三,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无过不及的“适中”状态。无过不及,即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谓“无过不及”。在推手过程中,“无过不及”是随对手动而动,”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单练拳架时,表现为动作的规格、变转的速度、意气的配合、劲力的刚柔等,均循规蹈矩,做的拳恰到好处。这种在运动中求“中正”、“中平”“适中”的状态,综合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十三势歌》所谓“静中触动动又静”的状态。
“轴轮互转”,是太极拳动作中肢体配合的基本技法。运动时,以腰为“轴”,以手足为“轮”。以腰以上躯肢为“上”,以腰以下躯肢为“下”。强调以腰动带臂腿动,犹如轴动轮必转。下肢(上肢)动则能引起腰动而带动上肢(下肢)随之动。犹如搬动圆轮的一部,其它部分亦随之动。这也就是上下相随。如此,则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作协调完整。
缓慢柔圆,息细匀长,是太极拳处理运动节奏、劲力、呼吸方法的技法。指练习太极拳时,肢体移动速度要缓慢,运用柔韧顺达的劲力,使动作衔接转换圆活连贯,一气呵成。与此同时,要采用腹式深呼吸法,将呼吸调得细微绵长,匀速出入。“缓慢柔圆,息细匀长”必须协调配合,循序进行,其中一环出差误,就会影响其他动作环节。例如,劲刚会导致形直、速快、呼促,影响柔圆缓匀等技法的运用和体现。
以意主导,形息互引,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基本技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以意识为主导,用意识控制呼吸(即息)、控制肢体动作(即形),支配呼吸与动作有序配合。做到一方面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力到,引起肢体运动;一方面又以意识控制肢体按照严格的动作规范运转,让外形的变化引起呼吸的相应配合,并经长期练习,获得意、气、劲、形的统一。达到所谓“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交融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2:44
接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