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03: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4:56
《淡黄柳》
宋•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赏析】
开篇两句与作者的《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作者的凄凉感受。“空城”已给人荒凉之感,又增以“晓角”,客心更显凄苦。紧接一句“马上单衣寒恻恻”,带出人物,这“寒恻恻”的感觉不仅来自外界环境,更来自人物内心。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两句引出序言中的“夹道之柳”。作者客居合肥,见“巷陌凄凉”,与江南景色大异,然而夹道的杨柳却似江南之柳,作者因而对之倍加关注,目睹柳色由鹅黄变嫩绿,并亲切地称之为“旧相识”。“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柳色之变化过程,也暗喻时光已从初春转到了暮春。“看尽”情感极深,只有触动心灵之物,才值得作者一次次地观看。这二字既表明合肥除柳色外无悦目之景,表现城中之荒凉;又从神情上表现游子的内心所属,语意十分深沉。以上几句从听觉、触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孤寂凄凉之感,这便是下片所说的“正岑寂”。
下片以惜春为主题。因为“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所以才“强携酒,小桥宅”,寓迟暮之悲。结句只寥寥四字,便概括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景色。上呼下应,韵味自足,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作者的伤春情绪,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人的一种普通的忧惧,是一种大难临头的末日之感。
扩展阅读:姜夔的主要作品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扩展阅读:各家评价
张炎: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周济: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刘熙载: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陈廷焯:姜尧章词,清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4:56
《淡黄柳》
宋•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赏析】
开篇两句与作者的《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作者的凄凉感受。“空城”已给人荒凉之感,又增以“晓角”,客心更显凄苦。紧接一句“马上单衣寒恻恻”,带出人物,这“寒恻恻”的感觉不仅来自外界环境,更来自人物内心。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两句引出序言中的“夹道之柳”。作者客居合肥,见“巷陌凄凉”,与江南景色大异,然而夹道的杨柳却似江南之柳,作者因而对之倍加关注,目睹柳色由鹅黄变嫩绿,并亲切地称之为“旧相识”。“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柳色之变化过程,也暗喻时光已从初春转到了暮春。“看尽”情感极深,只有触动心灵之物,才值得作者一次次地观看。这二字既表明合肥除柳色外无悦目之景,表现城中之荒凉;又从神情上表现游子的内心所属,语意十分深沉。以上几句从听觉、触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孤寂凄凉之感,这便是下片所说的“正岑寂”。
下片以惜春为主题。因为“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所以才“强携酒,小桥宅”,寓迟暮之悲。结句只寥寥四字,便概括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景色。上呼下应,韵味自足,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作者的伤春情绪,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人的一种普通的忧惧,是一种大难临头的末日之感。
扩展阅读:姜夔的主要作品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扩展阅读:各家评价
张炎: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周济: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刘熙载: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陈廷焯:姜尧章词,清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