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蓑衣,绿蓑衣的下一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04: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3:01
应该是青箬笠,绿蓑衣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这是流传千古的一首词,开文人《渔父词》先河。词中描写了美丽的江南春景,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寄托了对隐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的开篇便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山光水色。西塞山前,白鹭鸟在空中盘旋,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湖水上涨,湖中鳜鱼欢蹦乱跳,充满生机和活力。“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最后三句推出作品中的人物——渔翁。渔翁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尽管刮着风,下着雨,但他依然垂钓,乐而忘归。“不须”二字,用语果断,表明渔翁的执着。这位渔翁在整首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画面十分鲜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前边的景为他所见,水中的鳜鱼为他所想钓,当然其志不在鱼,而在于山水之乐,在于追求远离世俗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张志和早年为官,肃宗时曾做翰林待诏,后来坐事被贬,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那么词中的渔翁不就是词人的自画像吗?他是在欣赏美景,还是在欣赏自己呢?这首词的画面感极强,后世不少画家画“垂钓图”都从中受到启示。你看这里有青山、白鹭、桃花、绿水、青箬笠、绿蓑衣,色彩鲜明;又有鹭飞、花开、流水、鱼跃,极具动感,有声有色。我们知道张志和多才多艺,他本身就是位画家,对他来说诗笔就是画笔,他饱蘸情感为我们描绘了这幅极具神韵的湖山春钓图。这首词纯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质朴自然,音节响亮,富于民歌情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3:02
应该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3:02
清蓑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04
应该是青箬笠,绿蓑衣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这是流传千古的一首词,开文人《渔父词》先河。词中描写了美丽的江南春景,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寄托了对隐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的开篇便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山光水色。西塞山前,白鹭鸟在空中盘旋,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湖水上涨,湖中鳜鱼欢蹦乱跳,充满生机和活力。“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最后三句推出作品中的人物——渔翁。渔翁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尽管刮着风,下着雨,但他依然垂钓,乐而忘归。“不须”二字,用语果断,表明渔翁的执着。这位渔翁在整首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画面十分鲜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前边的景为他所见,水中的鳜鱼为他所想钓,当然其志不在鱼,而在于山水之乐,在于追求远离世俗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张志和早年为官,肃宗时曾做翰林待诏,后来坐事被贬,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那么词中的渔翁不就是词人的自画像吗?他是在欣赏美景,还是在欣赏自己呢?这首词的画面感极强,后世不少画家画“垂钓图”都从中受到启示。你看这里有青山、白鹭、桃花、绿水、青箬笠、绿蓑衣,色彩鲜明;又有鹭飞、花开、流水、鱼跃,极具动感,有声有色。我们知道张志和多才多艺,他本身就是位画家,对他来说诗笔就是画笔,他饱蘸情感为我们描绘了这幅极具神韵的湖山春钓图。这首词纯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质朴自然,音节响亮,富于民歌情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3:03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04
应该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3:04
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05
清蓑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05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06
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