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6 02: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7:53
按察使的设立
按察使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而按察使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在不同的朝代按察使的叫法,职权都有些不同。我们来看一下按察使的在不同朝代的变化。
按察使是官名。朝代不同,职权也不一样。
唐朝初期,曾设十道按察使,分察各地,为常设*。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改称采访使;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又改称观察处置使;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职权仅次于节度使;凡有节度使的地方,节度使便兼带观察处置使的官衔。
宋朝没有节度使;起初提点刑狱由转运使兼任,后来才单设提点刑狱,为后代按察使的前身,其职权任务,与唐朝不同,为专察狱讼的*。由朝臣充任。金设按察使,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
元朝初期设提刑按察使,后改称肃政廉访使。明朝初期仍称按察使,为按察使司的长官,掌管一省的司法,还设有按察分司,分道巡察;中期以后,又设巡抚,按察使便成了巡抚的属官。
清朝沿用明制,按察使又称臬司、臬台、廉访,隶属各省总督、巡抚;清末改名提法使。
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宋史·职官七》、《金史·百官三·按察司》、《明史·职官四·提刑按察使司》、《清史稿·职官三》。
治从古至今,都是判断一个*,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古代帝王为了保证司法独立,发明了一种“三权分立”的地方管理制度,其中负责司法的最高长官就是按察使。
公元711年,唐睿宗置十道按察使,为常设*。负责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凡是有节度使的地方,都会设立按察使加以掣肘。1199年,按察使的职权有了一定的变化,大宋皇帝开始让按察使,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 到了明代,地方上搞起了三权分立,按察使成为了,一省司法长官,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满清入关后,按察使职权范围不断变大,开始兼职分管邮驿,还多了一个臬台的别称。
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按察使这个官职才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