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食物总会勾起你的童年回忆吃起来有满满的幸福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8 20: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7 12:43
在广东湛江一带,早餐店或茶餐厅有一种极有特色的点心田艾籺。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口感绵逸,又承载着传统习俗,所以深受人们喜欢。每次去喝下午茶,我必点田艾籺。
“正月穷,舂艾绒。”这是我很小的时侯奶奶说过的一句话。此话一出,姐妹兄弟们手臂上挎着小篮就向门前的那一片田野走去……
湛江,正月的中午不常得见灿烂的阳光,却也不冷。不太明朗的天幕下,一望无际的稻田只剩下了短短的稻根,那些小小的田艾就长在稻根旁边,它们长得太小了,约有10厘米高,细细小小的茎,粉绿色的椭圆叶子,浑身长满了绒毛,每一条茎的顶端上都开出了一串小小的花。
我们要把那一串小花采下来,带回家给奶奶做田艾籺。女孩子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采花了,而采半天还没有明显的收获,就不那么好玩了。这些花儿可不容易采啊,奶奶吩咐只采顶上那一朵*花儿,茎和叶子都不要,有一些还夹杂在稻杆里面,得细心地去分辨。太小的花儿会从篮子的空洞里漏出去,粗心的孩子很久都不会发现。
腰酸了,背疼了,那花儿还只是一点点儿,我便想去胡闹了。回头看见我家老二和几个堂兄弟正在找蚂蚱,便兴致勃勃地帮他们找起蚂蚱来了。等到大家采好要回家时,我的还是那么见不得人的一小撮,她们只好七手八脚地帮我采。不用多久也就够任务交差了,我心里就偷偷地笑“真是人多力量大哦!”
把田艾花带回家,奶奶把它细细地洗净,再放进一个大锅里烧起柴火煮起来,煮好第二天又煮一次,第三天还煮一次,究竟要煮几次我不太记得了。熬煮田艾花时,奶奶让我看着灶膛里的火,我却跑去玩了。回来看见灶膛里的火早灭了,怕被责骂,我赶紧自己起火,技术又不行,气急败坏地拿起烧火棍使劲敲打灶膛。我妈瞧见了,给我一顿好骂:“熊样的,长大后除非你跳出农门,不用生火做饭,不然饿死没人可怜……”
过了几天,奶奶就把煮过的田艾拿去舂米坊,舂烂成为绵绵的绒。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了花生或椰丝、芝麻、糖、菠萝蜜的叶子等材料。爷爷把泡好的糯米磨成了粉。
晚上,在厨房里生起一锅暖融融的炭火,在地上铺上一些干的柴草,在柴草上面放上一个大簸箕盖。爷爷把糯米粉倒进簸箕盖里,奶奶放进了田艾绒,妈妈将田艾绒和糯米粉拌均匀,在粉的中间刨开一个窝,把煮好的糖浆倒进去糅和搓将起来。我和老二就使劲按着簸箕盖子。
妈妈搓累了,就换了爷爷来搓,那些粉就慢慢地变成了一大团。我冷不丁用食指在粉团上面戳一个洞,大人只顾着说话准备工序,由得我胡闹。老二老三看着有趣也来戳,他们一戳,站在一旁的老爸就翻白眼骂他们。他们就双双举报是姐姐带坏了头,我爸就把我一顿数落,他们俩阴阴地偷笑。
过一会,他俩偷吃一旁的馅料,芝麻椰丝馅或花生芝麻馅。“小馋猫偷吃!”我不爱吃甜的,逮着机会就举报,奶奶轻轻拍他们的手。
搓好了粉皮,一家人就要围坐在簸箕盖的旁边包籺了。奶奶爷爷和我妈妈都是个中好手,他们先取一小团粉皮搓圆、按扁,沿着边沿把它捏薄,再加进一两勺的馅料包起来,然后放在一个半圆形的模子里压平,最后一敲,籺子出来了,非常好看。红红的炭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无法言表的幸福。
最后还要给籺子包上菠萝蜜叶子,完了大家洗手烤火等吃的。爷爷还不能歇息,他要负责把所有的田艾籺蒸熟。一两小时后,第一锅田艾籺出炉了。晶莹墨绿的田艾籺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咬一口,很有嚼劲,田艾的芳香侵入心脾……我不爱吃甜,所以吃甜的田艾籺,大多时候是把周边的皮咬完,就把中间的馅偷偷丢掉了。
其实,我怀念的不仅是吃田艾籺,还有包籺的幸福场景。做田艾籺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光,旧时是为纪念丰收,后来则是一种过元宵的象征了。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参与的包田艾籺。我八岁时,奶奶去世了,从此妈妈不再给我们做田艾籺。我爷爷在世时,过年还做年糕或煎堆,也能体验一下儿时的幸福时光。后来,逢年过节想吃什么随便都能买到,人们便不再做任何传统的点心,可能是怕麻烦,抑或是没有继承好前辈的手艺,我不得而知。
如今,想吃正宗的田艾籺就去茶餐厅吧。
有一种食物,总会勾起童年的回忆,吃起来满满的幸福感,那就是苹果
现在物质横流的 社会 ,虽然物价高, 钱难挣,但是想吃什么食物,还是立即能满足自己的口福的。
记得小时候吃苹果,一个苹果家里几口人就切几块,一人一小块,吃起来香甜美味。
有时候爸妈去赶集买回来几个苹果 ,首先拿出来一个洗干净,切成小块,家里每人一小块,吃的很开心吃的很幸福。
我感觉小时候没有零食,平时也吃不上大鱼大肉,但是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嘴馋,平时粗茶淡饭,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
现在苹果 买回来,想吃几个吃几个,但是怎么吃也找不到了以前那种感觉,我和老公老说起小时候吃苹果 的事,满满的都是美好回忆。
当然那时候的苹果 没有现在的品种多,也没现在的好吃,但吃在嘴里是美味是幸福。
所以人要学会知足常乐,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皇帝般的生活,想吃什么立即可以买回来,不出门只要有钱,想吃什么也有人给你送到家门口。
现在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人们吃的穿的更是讲究质量,但是更要知足感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有啊,这种食物是我们老家的一种特色小吃,我们叫“牛杂”,也叫”碌碌“,一种跟牛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牛杂”,一种让3岁到80岁的岑溪人都爱吃的“碌碌”。
岑溪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牛杂”摊,一辆可以移动的小摊档,以前是用煤的,煤炉上架起一个铝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铝盆,旁边的架子上放着各种蔬菜,有豆芽,各种青菜,还有一些提前煮熟的白萝卜,土豆,猪肺,还有油豆腐和火腿肠,猪血等等,最好吃的莫过于炸过的腐竹皮,放到锅里一烫就可以捞起来,这个时候口感是最好的,如果你打包的话,老板会直接放到打包的袋子 里,用其他食材的热度把腐竹烫软就好了。
其实锅里的就是一锅清水,有的甚至连盐都没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大方的老板会用汤来做锅底,你想吃什么老板就会帮你把菜烫熟放到碗里,重点来咯,这个特色小吃最好吃,最令人怀念的,最让人想到就流口水的,就是它的辣椒,也就是这小吃的精髓所在。
辣椒是用红色的指天椒剁碎,加入蒜沫,酱油,耗油,生粉,醋等调料做成的,有正常的辣味和酸辣,当然这些只是大概用料,很多细节我们是不知道的,而且每个老板做的辣椒味道都不一样,但是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说起来这道 美食 ,真的要流口水了,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是我成长的一种味道,现在离家远了,想吃不能随时吃上,每每回家都要吃,天天吃都不会腻,当夹起那脆香的腐竹皮,包裹着那酸酸辣辣的特色辣椒酱,一口送进嘴里,那满满的幸福感,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有啊,小的时候我姥爷家里种了许多西瓜,每当西瓜长熟了的时候,姥爷就在瓜地旁边搭建一个窝棚,里面有张简易床,有张小方桌,木质小凳子,我特别喜欢那个时候的氛围,月亮之上,撒下银色的光芒,西瓜地里月色朦胧。
每当此时我和弟弟妹妹们就围着姥爷天,边吃西瓜边听姥爷讲故事,那个时候的西瓜可甜了,红瓤黑籽,我们还把瓜籽凑成堆,晒干后再吃瓜籽。姥爷讲故事讲累了就习惯性的用手捋一捋长长的胡须,我们也趴在姥爷肩头强者摸摸扎人的胡须,每当此时西瓜地里就荡漾着姊妹几个朗朗地笑声。
童年时光虽然朴素却也其乐无穷。
有:就是糖油果子!小时候听阿婆说客家人称糖油果子叫天鹅蛋!成都的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价签上就这么写的,感觉有点奇葩!
记得还是懵懂幼童时,每年榨了菜油的六月和春节,妈妈就会炸糖油果子。焦糖色黄灿灿的糖油果子外酥脆香甜,里面糯而Q弹,挺好吃。而且总吃不腻,现在随时可买来吃了,但都加了泡打粉没有自己做的好吃,再也吃不出妈妈炸的糖油果子的味道。
芹菜炒肉和榨菜丝,配一碗米饭。每当吃到这样的饭菜,记忆瞬间回到几十年前,泰山脚下的一个小饭馆。
当时我上五年级,有份暑假作业,是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日出”。记得连续几天我都早起,爬上房顶去看日出,都以失败告终,沮丧的吃早饭时,妈妈说,听说看日出要在泰山顶上最好看,没想到,爸爸当即答应带我们姐妹俩去爬泰山,带着妈妈做的烙饼和咸菜,我们仨第二天就出发了,坐客车转火车,到达泰山脚下的红门时已是傍晚,连夜我们爬到了山顶,多亏妈妈的烙饼和咸菜,让我们姐俩在十一二岁的年纪,就能连夜到达这五岳之首的顶峰。
第二天的日出,绝对的震撼,开始时浓雾弥漫,待到浓雾慢慢消退,一轮红日从薄雾里跳到眼前,恐怕是我这一生中看到的最美红日了。
下山时,干粮已经吃光,那个年代是舍不得在山上买吃的,我们饿着肚子,坚持到山底,闻到饭店里的飘香直流口水,爸爸要了三碗米饭和一盘芹菜炒肉,那个香呀,感觉就没吃过那么香的芹菜,那么香的米饭,菜很快吃光了,米饭也不够,爸爸为我俩又添了米饭,菜不能再买,要了一袋榨菜,没想到榨菜配米饭也是那么的香。长大后自己做了无数次的芹菜炒肉,再也没有吃出那个香美的味道。
那一轮红日,那一顿香甜的饭菜,那父女间的亲情,都成为不可重来的记忆。
大白兔奶糖,哇哈哈!
三鲜伊面,小时候第一次吃的三鲜伊面是如何得到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但那种欣喜至今依旧记得。那个时候不懂得用开水泡着吃,开袋就直接吃,一次吃一点,就连料包也是当作零食吃
有的!小时侯母亲给奶奶炒两个鸡蛋,我坐在锅台旁看,等母亲把炒好的鸡蛋端走了,我就把鸡蛋壳放在火上烤,用小手抠里面那点嘎巴吃,老香了!
再就是父亲给我抽签赢韭菜馅的包子吃!几十年前,卖包子的商贩手里拿个竹筒,里面装些竹签,他摇一摇,父亲伸手抽,然后回头看上面的点,如中了,就赢包子,父亲管抽,我管吃。那时的韭菜馅包子里面有几小片白肉,吃起来特别香,现在还能想起来儿时的味道,现在总吃肉反到无味,也可能小时在农村一年到头只能过年时吃点肉的缘故吧!
大铁锅做的饭,锅底的锅巴[害羞]
前几天妈妈来看我,特意给做了一些,两年没回家了的我,一口咬下去,就是那魂牵梦绕的味道,幸福并感动着,都有眼泪顺着眼角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