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00
时下,朋友圈纷纷刷出“对不起,我要去xx了,别来找我了”。有的人分享的是要去的城市,有的人晒的是自己的家乡,有的则是过去长时间待过的地方。
不管和每个人当下的情况是否一致,该文体广受追捧,争相转发。这到底是下了什么咒,读者是中了什么招?
对不起,我要去广州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上学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上海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深圳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看大五人格的文章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享受人生了,别来找我了!对不起,我要去结婚了,别来找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源于情感的链接
“对不起……别来找我了”,乍看觉得像是一段不得已的虐恋,主人公要去远方,对心爱的TA只能忍痛割爱,在理想和爱人之间终究选择了前者,于是一头扎紧了另一个美丽新世界……是不是很有偶像片里的情节,不禁让在过完年离开家乡的游子泛起内心的波澜,让为理想而飞蛾扑火的文艺青年深有感触,让为骨感的现实打拼的漂泊族们扼腕唏嘘。点开看内容,不胜枚举的图文称颂某地的美景、美食、美人……瞬间,在心头翻江倒海的是留恋还是自豪,是追忆似水年华的深切的回眸还是拍拍胸口勇敢站起的憧憬和期待?
情感的链接是最深层的链接,看看哪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广告不是打情感牌的,哪个成功的产品不是切中人们的情感软肋的?主管情感的脑区在大脑的深深处——下丘脑、杏仁体,那里笼罩着原始的气息,在人类还未开化的时候,没有语言、没有工具、没有逻辑的时候就先有了喜怒和恐惧。犹如老鼠爱着大米,犹如黑夜里惧怕着野兽,切中这种大家共用的近乎本能的情感反射弧,病毒式的传播即刻被开启,“火火火”是大势所趋。
分离焦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打从呱呱落地的时候,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分离,从安全舒适的子宫里离开,来到一个充满陌生的世界里。随着逐步成长,个体和抚养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这才慢慢培养起自主性,开启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路。
离别是令人兴奋的,但也是艰难和充满矛盾的。佳节已过,又要背井离乡,远方的亲人又开始记挂在他乡的你是否过得安好;前路慢慢,新的境遇和环境吸引着你,又挑战着你。在这个时候,如何忘却心底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隐忧呢?人类的心理机制已经把这一焦虑时期安排妥当。瞧瞧,我去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吃好喝,分分钟High起来,别怪我见异思迁乐不思蜀了。言外之意,放心,甭记挂,我很好,好到让你羡慕嫉妒恨。
事实上分离焦虑根植在每个人的性格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大五人格中“情绪性”维度是解释一种情形的最佳指标。情绪性反应的是人们对外部变化的反应程度。情绪性高的人会尝试着理解、同化外部刺激,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改变,就像天上飘摇的风筝,外界的一旦点的风吹草动就会令其飘摇不定;情绪性低的人则相反,他们总是镇定自若地走着自己的路,他们像海底波澜不惊的潜水艇。情绪性能全面反应一个人在重大事情的临近、充满未知和陌生的情境、及负面打击下的情绪反应。
在企业人才管理中,若要招聘一个海外项目的人员,那他的情绪性不宜过高,因为他要面对种种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处变不惊、不慌不乱、在变动中还能发挥惯有的能力水平,才是要找的人选。
渴望追求真我和自由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层次由高到低分成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当人的基层需求满足以后,开始逐步向上一层的需求递进。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小鲜肉们已然不再仅为衣食而活,而归属和爱的“社会需求”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升级,为了超越自我,可以不为情感的羁绊、红尘俗事所挂恼,可以勇敢而决断地来一句“我要去……了,别来找我了”,这是不是向着需求层次的巅峰迈进的一种体现呢?
都说80后就是追求个性的群体,90后可谓把个性化进一步演绎到极致。他们追求真我,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不受拘束是这个时代新兴人类的特色。
“别来找我”的背后是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美不胜收、自由驰骋,这个天地不由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玩的是任性、是个性,是自我实现。
开始开干的新的一年,和故乡的别离间,有一种调情叫“别来找我了”,你我都没有被谁抛弃。世界很大,何处不美如家乡。我们终究会相互欣赏,竞相绽放。
文章首发 大五人格 微信公众号(ID:the_bigfive)
作者:HiuHiu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