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3 14: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47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错觉:
到一个新的地方,不一定能遇上一个当地人,但极有可能会先碰到一个东北银。
可能是云南某家客栈的老板娘,北京某理发店的托尼老师,成都某饭馆小吃店的老板,海南某菜市场买菜约牌侃大山的大爷大妈……
再大的城市,诸如北京,打开大众点评光搜索“东北菜”会出现5674个结果,搜索本土“北京菜”,9474个;小地方呢,再小也无妨你慢慢悠悠走在某条无名街道,转角处,迎面而来一家热气腾腾的东北饺子馆。
东北人,好像自带某种天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到哪儿都能落脚,跟谁都能唠嗑,并且在哪儿都能活得挺滋润、不憋屈,存在感实足。
如果你到北京,在遇到一个北京土著之前,你大概率会先遇到的,除了河北人,就是东北人。
从带你看房的中介,到理发店的托尼凯文,从公司同事到小区邻居……要是跟人合租一套三居室,保不齐东北人就能抓住这微弱的可能性占据这其中的二分之一,成为你的室友。
为何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感觉都有东北人?
首先,东北人性格明显,讲义气。
东北人热情,待人诚意,人际关系简单温暖,怎么热闹怎么来。东北人的口头禅“乐处就处,不处拉倒。”。因此,东北人即便到了陌生环境中,左邻右舍很快就能知道了。没事酒瓶一拎,小酒一倒,把你肩膀一拍,然后才开口“兄弟,我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他们找你聊天是为了解闷,单纯为了高兴。
东北人认朋友讲义气,他们崇尚社会活动能力,出门在外讲究个“面子”,别人求你办事,有面子;穿件貂皮大衣,有面子;酒桌上把别人喝倒了,有面子;请别人吃饭,别人能来,有面子;帮兄弟出头摆事够仗义,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即便挨揍也有面子。
小区里聚会,来个十家八家的,你可能到吃完饭也分不清、记不知他们都来自哪里,都姓什么,但哪家是东北人你肯定会记住。
其次,东北人口音明显。
东北人口音特征明显,一张口,大家就知道这是东北人了。很多人去了外地,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当地语言同化,但东北人不会,一口大碴子方言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东北人艺术表演天赋高,喜剧人才多,东北话幽默感十足,妙语连篇,前些年晚会上的那些词儿,很是风靡一时。
加上东北话容易学,听上几遍就能说得像模像样,整上几句东北话成了时髦的事情。因此,天南地北说东北话的,不一定都是东北人。
再次,人口总量多。
平时大家介绍自己,会具体到省。会说我是山东的、河南的或者四川的等等,而不说我是华北的,我是西南的。但东北人自我介绍直接地多,他们说:东北那嘎达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有人口9851.5万,占全国人口比重大,遇到的几率自然高一些。
所以,是东北人的特点让我们产生了认识偏差,在外省的东北人并没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