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5 04: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2:12
一、背景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新《纲要》中提到“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本次活动《6元钱的使用》,活动中“逛书店”的游戏情境,能帮助幼儿调动他们一部分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准备,但孩子在书店购书一般都是由*来付款,使用钱币来购书让孩子对它即熟悉又觉得陌生。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及搜集新信息的热情,同时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二、活动设计的比较:第一次教案的设计 修改后的教案设计目标:1、学习运用6以内数的组成,灵活进行加减运算,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2、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目标:1、学习6元的不同取法,初步感知6元的几种分解方法。2、能尝试将6元钱应用于购书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准备:两台自制自动取款机,代币若干,数字卡片若干,图书若干。 准备:三台自制自动取款机,1元、2元、5元代币若干,数字卡片若干,展示板1块,图书若干,人手一份购书袋(袋子,笔,记录纸)。过程实录1、拿票检票(1) 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书店买书,你们喜欢吗?等会我们要坐车去书店,坐车就要买什么呀?(车票)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自选两张票,要求两张票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才能够上车。(2) 教师做检票员。(3) 律动:开汽车2、购买图书(1) 观察每本书上的数字,如果数字是3,就是3 元钱,我们用6元钱去买两本书,想想应该选哪两本?它们的价钱合进来刚好是6元。(2) 幼儿自由购买及相互交流:买的书是怎样的?一本书是多少钱,另一本书是多少钱?合进来是多少钱?(3) 集中检查。3、用6元钱买3本书(1) 幼儿讨论:怎样用6元钱买3本书,它们和价钱合起来是6元?(2) 请个别幼儿示范(3) 幼儿购买。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买。(4) 集中检查,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小结:用6元钱去买3本书,先拿的两本书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6小,然后算一算再买1本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6元。(5) 第二次购买:要求和刚才买的不一样,老师指导能力差的幼儿。(6)、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卡,让幼儿一起检查是否拿对了。三、游戏:找朋友1、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你可以找一个,也可以找两个或三个,但是你和好朋友身上的数字合起来一定要是6。2、幼儿找朋友,找对后围成圆圈一起跳舞,教师巡回检查,适当给予调整。四、律动:开汽车出教室。过程实录:1、带幼儿逛书店购书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吴老师要带你们去书店,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出发吧。2、学习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初步尝试使用银行卡。(1)书店到了,你们看,这里有什么?(自动取款机)有几台?(3台),是哪几个银行的?(2)谁知道怎么使用自动取款机?(请一个小朋友示范)(3)他是这样使用的,那我也试一试。(教师示范自动取款机的使用方法:银行卡—插卡—输密码—拿卡—取钱)3、介绍1元、2元、5元,学习6元的不同的取法。(1)银行为我们准备了1元、2元和5元,如果我要取6元钱,谁告诉我可以怎么取?(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2)那好,现在就请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银行排队取钱吧。(3)刚才你是怎么取的?(请幼儿说一说,如:取了6张1元的,教师及时用图表归纳)4、幼儿尝试用6元钱买2本书,教师及时用图表归纳结果。(1)钱都取好了,现在我要请你用这6元钱买2本书,可以怎么买呢?你们都想好办法了,那我还给你们准备了购书袋,请你买好后,把书的价格记录下来。(幼儿第一次购书)(2)谁先来说说你买了几元钱的2本书?(教师用图表及时归纳)5、幼儿第二次取钱并尝试用6元钱买3本书,用图表归纳。(1)用6元钱买2本书,你们都会了,那用6元钱买三本书,你们行不行?可以怎么买?(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2)那好,带上你们的购书袋,出发吧!记住,这次是用6元钱买三本书。(幼儿第二次购书)(3)你是怎么买的?谁和他买的不一样?(教师用图表归纳)6、幼儿整理购书袋,回家看书结束。今天,你们不仅学会了用6元钱买2本书,还学会了用6元钱买3本书,真棒!带着你们的书,现在回家了。二、分析和反思比较两个活动的设计,我们不难看出,从目标—准备—过程,活动做了很大的修改,修改后的活动更富游戏性,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真正的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然,在看到孩子发展的同时,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启示:1、选择合适的数学活动内容 皮亚杰说过:“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过程,只有给幼儿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一定关系,同时又要是够新颖,从而引起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最佳和最大限度的不平衡,就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推动认知建构过程。” 我们在选择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时,首先,要是幼儿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容易操作的内容,以适合幼儿的需要和认知图式,促进幼儿构想数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有一定的知识难度、智力难度。只有符合并稍高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而且可以直接操作与感知的内容要求,才能激起幼儿旧有知识和新的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激发幼儿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推动新的认知能力的建构。如本次活动“购书——学习6元钱的使用”,活动选材来源于贴近大班幼儿的生活,却又高于幼儿的生活,因为孩子虽然看见过家长取钱、付钱,但他们自己却没有亲自尝试过,所以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为孩子创设了购书的游戏场景,它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以带幼儿去书店买书贯穿始终,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最后,要能体现由低到高的层次要求,我设计了6元钱买两本书——用6元钱买三本书,让幼儿运算能力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让幼儿在认识钱币的基础上,能更深一步地领悟钱币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2、重视主动活动的教学过程 皮亚杰指出:“动作在儿童智慧和知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作指儿童对物体的操作,通过主动的操作和实验性操作,才能理解物体的变化。”皮亚杰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只有在自己具体地操作和自发地参与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改变过去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学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儿童的主动活动。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如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两次取钱、两次购书的机会,始终让孩子都在积极主动地活动,在取钱买书的过程中去发现6元钱的多种分解方法。正如皮亚杰说过:“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