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4 1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0 15:56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
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
都把韶光与。
翻译:
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温暖的时节,葱郁的深谷很暖和。流莺展翅飞,刚刚转移到暖树上,黄鹂地金*地羽毛也被沾湿了。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产生的回音,清脆悦耳。清晨枝上的鸟叫声,好像是女子在低声轻诉自己的心事。
无缘无故,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着到处采蜜的蜜蜂。黄鹂行踪放浪(其实作者是暗喻自己)两两相呼应。整日在雾里唱风里舞。正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之时,别墅也在花团紧簇的深处。这期间,燕子偏偏很多,美好的时光白白流失了。
黄莺儿》词格疏析 《乐章集》将其归入“正宫”调,乃柳永始创。
词牌乃本题,以咏柳莺儿,即黄鹂也。上下阕各有四韵句,下阕第一韵句之首两字顿出,末字入韵,此谓楔韵。
故下阕四韵句,而有五韵脚。上下阙各四十八字,但格调有异。
上下阙之第三韵句首字均为“领格字”,通常领格字后稍作停顿。为了便于咏读,词句中以“|”或“||”将句子中音步分出,符号“||”前为“领格字”。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注疏: (1)园林晴昼春谁主: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谁主二字,直薄主题,引出下文。
(2)暖律潜催: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
又(唐)罗隐《岁除夜》诗句:“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
催,对“暖律”而言也。此乃倒装句,宾语前置。
(3)幽谷暄和:幽谷,葱郁深谷。《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暄和,即暖和。(4)黄鹂翩翩:黄鹂,即鸧鹒,俗称柳莺,亦谓流莺。
翩翩,展翅飞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栩。”鵻者,鹁鸪也,即布谷鸟。
(5)乍迁芳树:乍,刚刚。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
芳树,对树的美称。类似用法甚多,如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芳草,亦此用法。(6)观露湿缕金衣:观,看、见也。
露湿,露水沾湿也。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
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这里形容黄鹂地金*地羽毛。(7)叶映如簧语: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
簧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8)晓来枝上绵蛮:晓来,即清晨。
绵蛮,鸟声。《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朱熹集传:“绵蛮,鸟声。”韦应物《听莺曲》:“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9)似把芳心深意低诉: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低诉,低声倾诉。
(10)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11)乍出暖烟来:暖烟,暖晨之霭气。
该句是说,黄鹂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12)又趁游蜂去: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
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13)恣狂踪迹:踪迹,行踪也。
恣狂,恣意放浪。此乃一倒装句。
意思是说,黄鹂行踪放浪。这里正表现出柳永放荡无羁的浪漫胸怀。
(14)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15)终朝雾吟风舞:终朝,即整日里。
朝,读“招”音。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
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16)当上苑柳秾时:上苑,即“上林苑” 古皇家园林。
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酆,武王都镐,酆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造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诗词中常泛指苑林。柳秾,柳树葱郁茂盛。
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17)别馆花深处:别馆,即别墅。
古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如贺知章五言绝句《题袁氏别业》,其中,别业即指别馆。
(18)此际海燕偏饶:此际,这期间。海燕,即燕子、家燕。
偏饶,特多。偏,偏偏是。
饶,富也;多也。(19)都把韶光与:韶光,美好的时光。
与,付出也。此处乃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 [释意:该词表似咏物,实则舒怀。上阕写尽流莺娇姿。
下阕第一、第二韵句,仍写流莺风流倜傥、逍遥自在。同时,也表现出柳永的自负和自信。
下阕第三韵句始,笔锋一转,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流莺已经难以主春了。此际,偏偏众多的海燕归来,把韶光占尽。
不难看出,这与柳永初来京华,未试之前的心态、行径,何等相似。下阕后两韵句,也正反映了柳永不第、名落孙山的无奈而又沮丧的心情。
] 柳咏词格: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由柳永实际词格来看,词对格律要求十分宽松。其中,上阕第二韵句中的第三个子句,第四个韵句中的八言子句;下阕第二个韵句中的最后子句,第四个韵句中的第一子句,均不合诗律。
而传统词谱却将柳永词的实际平仄格式作为定格,实在迂腐到极点。实际上,上述句子乃出律之句。
又怎么可以作为定格呢?至于晁词和无名氏词,未见其文,不敢妄说。 下面给出的格式,乃诗律式词格,可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灵活用字,既合律,又宽松。
黄莺儿 (律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作品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
格律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霜风凄惨”,作“霜风凄紧”。诸领格字如“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 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韵)。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潇潇:雨声急骤; ②关河:亲山河流; ③是处:到处; ④红衰翠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⑤苒苒(rǎnrǎn):渐渐地; ⑥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⑦淹留:久留; ⑧颙(yóng):抬头; ⑨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⑩恁(nèn):如此,这样。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1]
当日相逢,便有怜才深意。
歌筵罢、偶同鸳被。
别来光景,看看经岁。
昨夜里、方把旧欢重继。
晓月将沈,征骖已鞴。
愁肠乱、又还分袂。
良辰好景,恨浮名牵系。
无分得、与你恣情浓睡。
那天偶然相逢,便深深的爱上了你
歌舞酒筵散去,我们同床共寝
一分别,随随便便就一年了
昨天晚上,才能在此相遇重拾当年的欢会
天亮月亮就要落下去了,我的马已备好
心里非常的忧愁,我们有要分别了
这等良辰美景不能享受,恨那功名利禄的牵绊啊
不能够,和你尽情的相拥浓睡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在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在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翻译
秋天的傍晚,颗颗如珠雨洒在衰荷上发出惊心的声响。雨后月儿升起,仿佛让整个鸳鸯浦都冷了起来。
一女子站在池边倚着栏杆,发愁的想着为什么没伴侣呢?奈何这个单栖的情绪。她站在鹦鹉的金笼旁边教着鹦鹉说思念粉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