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难缠的父母走过晚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4 16: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3:53
有网友在知乎提问:“家里老人总是作妖怎么整?苦了我爸我妈,我能做些什么?”
作者这样描述家里不断作妖的奶奶:
奶奶今年88 ,身体健康,是特别厉害的农村老太太。
她喜欢挑拨离间,嘴特别碎,爱说闲话败坏孩子们的名声,还总爱折腾孩子们,所以本来有三儿两女的奶奶,两个儿子都和她闹翻了,而两个闺女也仗着自己是女儿,不愿赡养她。
最后只有我的爸爸比较孝顺,愿意赡养她。
尽管如此,奶奶还是不消停,各种折腾。动不动就装病,去医院各种检查做一遍,一点事没有,三天两头让我爸带她去医院,一住一个礼拜,全程看护都是我爸,其他子女都不愿意来。
最后折腾到我爸犯了老病肾结石,我妈气得尿血,血压、血糖飙升,还引发了胃病等一系列病症。
看到网友对家里奶奶的描述,我想到了《都挺好》里老伴去世后作妖的苏大强。
老伴去世后,苏大强先是各种装可怜,明里暗里期望老大苏明哲带他去美国。
为了去美国,在老二苏明成家里各种胡闹,故意上厕所不冲水、不洗澡,还乱用朱丽的毛巾,最后惹得苏明成夫妻反目,他却在一旁看热闹。
美国去不成后,他又非买三室一厅大房子,不仅要求房子地段好,生活配套齐全,还要求配备全新家具,完全不考虑子女的承受能力。
随后又是卖房和保姆私奔,又是投资被骗,跳河自杀,各种胡搅蛮缠的行为,把一个作妖老头演绎得淋漓尽致。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最后和儿女达成了和解,不再相爱相杀,但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现实生活中,遇到不断作妖的老人,还真是头疼,不知所措。
如何陪伴难缠的父母走过晚年,而不再彼此伤害?面对难相处的父母,到底有没有比较实用的相处指南呢?
当然有,必须有。
有30年看护老人经验的美国临床社工师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把多年看护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帮助我们与家中长辈实现更顺畅的沟通。
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皆为资历超过30年的临床社工师。1982年,二人共同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创立“暮光服务网”,一个全国性的看护网站,旨在协助个别家属关怀和照顾家中长者,并解决亲人散居各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等。
在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里,两个作者分别介绍了六大类型父母行为模式,并从实际案例出发,反思和梳理清楚立场和原因,给出对应策略,帮我们更加有效应对难缠父母。
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父母6大难缠行为模式,并给出对应相处策略:
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在《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前言里,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调查问卷“父母的难相处程度有多高?”,帮助我们初步了解父母的“难对付”程度。
初步了解后,再认识父母的6大难缠行为模式,并进行一一对应。
一、依赖型父母
行为特征
无法忍受独处,常常对子女提出无理要求。
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事都需要子女帮忙处理或者决定,而且还不肯让子女以外的人施以援手。
比如知乎网友的奶奶,身上就有依赖型父母的特征“总对子女提出无理要求”,这类型父母在人生初期可能曾被抛弃过,所以他们内心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恐惧,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会狠狠抓住身边可抓住的一切。
年轻时这类型父母可能会对伴侣极度依赖,把伴侣看得紧紧,老年后则把目光转向子女,害怕被抛弃,企图抓紧子女。
应对策略
1、对父母的要求设限
正如知乎网友所说“爸爸被折腾到旧病复发,妈妈被气到尿血。”固然有奶奶的不断作妖,但爸爸的不懂节制,一味顺从也是主要原因。
面对依赖型父母,我们首先要做到对他们的要求设限。年老的父母提出的要求有时候完全是无理取闹,因而子女不必全部顺从。
在满足父母要求前,先做好自己,并给父母划定合理范围,告诉他们“这些我可以帮你做,这些你要自己做”。
当给父母划定*范围后,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因为父母的哭闹而心软妥协。
2、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
当父母提出无理要求,我们通常的回应方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但对年迈父母而言,他们根本听不进去道理,更无法与子女共情,因而我们必须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
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因为对父母发火而谴责自己,也不因为没有顺应父母而内疚。
尽力了解造成父母行为的根源,之后才能从心底理解父母,包容父母。
二、泼冷水型父母
行为特征
看人看事比较极端负面,对人极度挑剔,无法忍受别人的责备。
暴躁易怒,疑神疑鬼,充满戒心,不愿与人来往。
说话做事不讲理,总爱别人对他让步,还喜欢批评别人。
应对策略
1、同理父母的处境
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在《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里说:“别跟泼冷水型父母讲理,那等于火上浇油。别帮坏人说话,否则你也会被列入黑名单。别试着当心理医生。”
泼冷水型父母通常有三种回应方式:
否认:“我没说过!”
投射:“生气的你,不是我。”
选择性聆听:只听自己想听的。
因而面对这类型父母,我们千万不要试图讲理,因为你的讲理,在他们眼里就是狡辩。
应对这类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沉默与同理心,理解他们的回应方式,认可他们的感受。
2、别强迫父母迁就你
泼冷水型父母最让子女无语的就是,他们看人看事比较极端,往往只看到不好。
比如子女分身无暇,想把父母送养老院,挑选了几家条件不错的养老院供父母选择,但这类型父母会挑出每家养老院的毛病,并加以批判。
这种批判会让耗费心力的子女生气,并试图说服父母听自己的。
但子女说服似的强迫,会让父母更加暴躁,因而我们不要强迫父母迁就自己。
和父母沟通时,不要试图讲理,认可他们的感受,才能理解他们的负面行为。
3、如有可能,与这类型父母保持距离
这类型的父母身上满满的负能量,即使正能量满满的子女与之相处,时间久了,也会觉得心力交瘁。
因而若有可能,与这类型父母保持距离,保持稳定频次的联系即可。
三、自恋型父母
行为特征
无法正确认知自我,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容易嫉妒,整天喊着不舒服,让人无法分辨真假
每一类型的父母可能也会兼有其他类型的特征,所以我们判断时以主要特征为主。因而从这点来看,知乎网友的奶奶应该是自恋型父母,整天说生病,到医院却查不出来。
应对策略
1、避免无底线索取
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在《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里说:“设定界线,是子女需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自己的成长阶段有任何需要,父母总是在那里,现在情况对调,自己也应该对父母有求必应。”
但实际上,无论应对哪种类型的父母,我们都应该设定底线,避免父母无底线索取,耗尽自己。就像知乎网友的爸爸,不懂设限,一味顺从奶奶,最后自己老病复发,妻子也被累倒。
自恋型父母最大的特征就是“我是宇宙的中心,一切都应该为我服务”,因而面对这类型父母,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底线,以防父母无底线索取。
不要奢求能满足自恋型父母,并且尽量避免与他们冲突。
2、降低对自恋型父母的期待
闺蜜小玉曾吐槽她婆婆“说是帮我来看孩子,来之后啥也不做,就在家里看电视。我又要做饭又要带孩子,真是崩溃了。”
她婆婆就是典型的自恋型父母,说是来帮忙看孩子,实际上却需要被照顾。
对待这类型父母,我们一定要降低期待,不要苛求他们给出关爱与帮助。
此外,自恋型父母最爱求关注,这对整日忙碌的子女来说特别累,因而我们要发挥创意,想出有建设性方法,满足父母的求关注心理。
比如家族聚会,展示父母的人生故事,或者分享父母各个年龄阶段的照片故事。
四、控制型父母
行为特征
利用罪恶感、内疚感控制他人,容易激起他人的无助与愤怒
要求比较过分,还希望对方顺从,一旦不顺从就发怒
具有被动攻击人格,擅长冷战
应对策略
1、激发父母的价值感
当父母年迈,工作能力渐失,人生也快到尽头时,他们内心其实是惶恐的,所以即使没有控制欲的父母,到了年迈之际,也会渴望控制身边能控制的,以彰显自己的价值感。
因而面对控制型父母,我们可以寻求有意义的事情,激发父母的价值感。
当父母从某些事情中重新体会到人生价值时,他们也就无暇控制身边的人与事。
2、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
小米妈妈就属于控制型父母,她最常对小米说:“你把这个做了。你不听我的,早晚会吃亏。”
比如小米穿了一条花裙子回家,妈妈看到后却不屑一顾批评小米品味差:“这裙子这么花哨,你穿上像个孔雀,赶紧换掉。”
以往小米会怒怼妈妈:“我就愿意穿,你别管。”但现在小米可以换种回应方式,用幽默回应妈妈:“孔雀吗?那看起来这条裙子很漂亮啊。”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回应方式,等于拨开了父母的攻势,不理睬父母的控制。
五、自毁型父母
行为特征
曾有酒精、*等成瘾问题
经常出现自杀倾向,甚至会拒绝进食
喜欢自讨苦吃,比如不按时服药、不认真忌嘴
应对策略
1、帮父母重新振作
其他类型的父母虽然时常作妖,让子女觉得难缠头疼,但都没有自毁型父母让人操心,尤其是他们有自杀倾向时。
因而针对这类型父母,子女可以帮他们重新振作。
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在《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里分享了写信的方法,我建议大家可以发微信,向父母诉说他过去的成就,以及对子女的重要,请求他好好保重自己。
若家人无法帮助父母,可以请求专家介入,让更为专业的人帮助父母摆脱人生低谷,重新振作。
2、善用医疗资源
自毁型父母往往会伴有抑郁症状,而且因为感官退化,容易出现偏执情形。
所以当父母出现类似抑郁症状时,要及时带父母就医,请求医生给予专业的诊断与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六、恐惧型父母
行为特征
容易惊慌、恐惧,常常担心个不停
拒绝面对现实,害怕人群,也很迷信
一天到晚身体不舒服
应对策略:
1、了解父母的恐惧来源
恐惧是人性的基本反应之一,而父母的老去加剧了他们的恐惧。
因而我们首先要接纳父母的恐惧心情,之后要了解父母的恐惧来源。
父母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深入父母的成长过程,然后才能设法了解父母的恐惧来源。
了解后,才能体会父母心里的苦楚,进而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或者与恐惧和平相处。
2、无须背负父母的愧疚感
有些子女了解了父母不幸的童年后,会对父母产生深深的同情,并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父母重新快乐起来。
心情可以理解,但想法不可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没办法也没能力为他人的喜怒哀乐负责。
因而子女无须背负父母的愧疚感,只要尽力而为,接纳父母内心的恐惧与痛苦,认真倾听他们即可。
其实,当父母老去需要依赖我们时,作为子女的我们都愿意竭尽所能为父母提供帮助,安抚他们。
但有些父母爱作妖,又特别难缠时,会让照顾他们的子女心力憔悴,从而开始逃避父母,就像开头分享的知乎网友奶奶的故事,因为自己的不断作妖,所以子女们都不愿见她,唯一愿意照顾她的,也被她折腾到生病。
而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的《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就是帮子女们解决与类似作妖老人的相处难题,帮我们与难相处老人平和相处,减少冲突。
因而,如果你家有不断作妖的老人,读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