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03: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16
这个象形字,在周代早期的金文里,还保留了这长柄锯斧的形象,只是斧柄下面多了个脚钩,锯齿也简省到只余三齿了。可是,到了晚周的金“我”字的构形便开始讹变了:斧柄的顶钩变为丫叉形,斧柄的脚钩变为斧辆中部的斜撇,而钢齿也只余两齿,斧柄也更往右弯了。发展到秦代小篆时,讹变更大:斧身和锯齿竟变成了图D1的形式,斧柄和上下钩竟变成了的形式,已完全看不出“我”是锯斧的原貌了。后来,这个象形字便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为图E的汉隶,从先秦文字的线条化变为笔画化,以点、横、撇、捺、挑、钩等基本笔画代替了圆匀连转的线条。至于我的楷书,则是从汉隶的形体发展过来的“我”这种奴隶社会杀人的凶器,到了战国时代,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以后便被普遍借用来作为第一人称使用,还是读作wǒ,字音至今不变。但词性却已由名词变作人称代词,而“我”是杀人凶器的原义便早已不为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