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散文《站台》的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08: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00:17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如果包场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老师通常会布置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种在课堂上绞尽脑汁的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说老实话当初买这张碟的动机,并非是因为她在国外得了什么大奖
只不过自己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老了常常回忆以前的事情
所以想看看别人在当时是怎么过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导演坐上时光机器回到80年代,
如局外人般默默的重温自己和朋友当年的经历,冷眼看着当时发生的一切
摄影机通常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中景和远景
表面上导演似乎对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加置评
但是偶尔那么一两个镜头看得出导演心里对那山、那人眷恋
及对逝去的青春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复杂的感情
比如三明不肯上拖拉机坚持自己走山路的时候,导演望着他在山道上渐渐远去
几个青年奔跑着看火车的时候,导演在山上远远的望着他们
崔明亮和尹瑞娟在城墙上的对话等等
这恐怕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中表演最真实自然的一部电影了
甚至比某些记录片还要朴实无华
不过演员在这部影片里恐怕只是导演故事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所以我们甚少看到演员的特写和近景
以至于影片过了大半还不清楚剧中人长得什么样
比起类似题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更喜欢这部
因为《阳光》里面有个明星味太重的宁静
而且《阳光》给人的感觉人工修饰的痕迹太重
《站台》更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何氏玉
如果你是60年代初出生的,你应该挑一个静寂无人的夜晚
砌一壶香茶,在这个《站台》和你逝去的青春约会
[转贴]《孤独的站台》
《孤独的站台》
——观【站台】
cartoonpp
在我开始打开记事本,新建一个苍白无力的文本时。心情开始沮丧
因为始终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标题来开始我心灵的自言自语
像不可一世的桀骜突然沉沦的那种下落感。失落,一碰即碎。
然后我开始想起关于《站台》的碎片,那些残留在思维里的灰涩画面
像一场孤独的幻听,勾勒我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年代
于是,我的随想便在孤独中开始。然后逐行逐字游走。
很多时候,无论是梁小武还是崔明亮,脸上总带有一种玩世的嬉戏神色
隐含着微弱的伤感。仿若20年前或者5年前的生活,我们只有一个方式
无奈地让自己脸上沾染过多的不羁。于是青春湮灭,理想成空
在宿命巨大的轮盘之上,随波逐流。所以贾樟柯用了伤感的方式
述说生命的孤独和绝望
影片握住了贯穿整整一个年代的许多片断
有在记忆中老去的音乐,某个年代的细节广播,以及隐约的部队操练声
这些背景符号,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局,始终如鱼游梭在镜头的背后
所以,情节在片断的切换中跳跃,我丝毫不会感到有思维迟钝的尴尬
那些年代的符号,对观众似乎就是一次对遗忘岁月的淘掘
——从《风流歌》,《火车向着韶山跑》到《美酒加咖啡》
《秘密》,《成吉思汗》,再到《站台》,再到《是否》……
这些贾樟柯刻意起用的各种提示,大量地肆无忌惮地铺张在影片当中
就算是导演本人,可能也都无法说服自己舍弃
这些时时触动记忆和灵魂的元素
这是一种煽情的铺染方式,可是我们无法不感动自己
关于片名《站台》,这个提示,让我一开始便在影片中寻找未知的站台的踪影
却在影片终结归于失败
就像崔明亮表演《火车向着韶山跑》时,还未见过真正的火车
仅能通过虚有的印象,用“呜呜呜”的呼叫表达
模糊,缺乏精致的真实。直到他们一群人奔跑在空旷中,望着擦身而过的火车
这个虚有的印象终于变成现实
但是,远走的火车,在轨道上遗留的声息,预示了怎样的未来?
我只看到屏幕上青春的呼叫,随后变成寂静的茫然
这一切都写在了主角们的生命之中,颜面之上
“铁路意味着远方、未来和希望”。远方有多远?未来又有多长?
生命可以有很多理想。1992年的艾敬在唱一段未知的理想
“1997快点到吧,我才可以去香港”
那个年代转瞬即逝。理想在时间中完美起来,或者垂直坠落直到破碎
而我的1997年,开始从一个小城迁移到另一个陌生的大城市,理想随着现实变幻
或消失或转移
那么,站台在哪里?在影片中我始终寻觅不见
只不过可以看见,影片中到处充斥着梦想的青春线索
却最终随着时间的推走而苍老。无论是崔明亮和尹瑞娟,还是张军和钟萍
终于在宿命的无奈中疲惫不堪
四个人物就是四颗棋子,平庸地被时间拖往绝望,理想最终归于徒劳
我不得不提出这两个画面,它们让我伤感
而且*为力劝慰心灵——尹瑞娟在空洞的小屋独自起舞
崔明亮的表弟三明拿出皱弱的5块钱让崔转交给妹妹的时候说
如果她考上了大学,叫她不要再回到这里
生命是脆弱的,弱势的人群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仿佛一个被时间禁锢的圆圈里,不断有人在渺弱中牺牲
这个结局无法自控,无法改变。压抑,充满伤感
三明就是宿命中一颗被无力化了的棋子,混杂在庸常之中老去
贾樟柯的行为方式其实让人出乎意料
比如一个个看似平常的中远景镜头,是在影片中被不断起用的方式
让那些原本就微弱的人群,在远离摄影机的镜头下,显得更加渺小
像一颗颗尘埃,随时被风吹离生命。异常茫然,异常困惑
而充满纪录片元素的抒写方式,平缓的写实手法
又让人感觉这已经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在我们手心咫尺的场景。有酸涩的熟悉
从青春的躁动,游弋到生命的绝望,影片所讲述的愿望的期待
超过了数字10的年份,在这个崭新的年代,也能隐射生命的无奈
然后,《站台》的结束,我们又看到了《小武》的开始
这是一个循环,关于年轻的浮躁,关于理想的终了
我只是耳中萦绕。“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站台到底在哪里?
等待最终却是孤独的。
--
我是一只小狗狗,你是我的大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