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2:04
在我有关亲子教育演讲的互动问答时间里,出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老师,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说话,每次问他话,他都是随便敷衍两句,怎么办啊? 是的,这确实是个让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上到小学高年级以后,这种情况更是让父母担忧,因为如果孩子不和我们沟通,我们就不知道他真实的情况,不仅没法帮助他、引导他,也没法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意。可事实上,孩子是很愿意和我们说话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聊天,反而把这扇门给慢慢地阖上了。 以下是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可以用到的几个技巧: · 首先,是聊天,不是质问 “练琴了吗?”“功课写完了没有?”“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成绩单发了吗?”这些都是质问,不是聊天。你如果问一个两岁大的小孩:“宝宝今天乖不乖呀?”因为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限,所以会很高兴地回答妈妈:“乖。”可是面对一个已经上小学、拥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大小孩,你再这样问,那么它就不是充满爱意的聊天,而是带着责难意味的质问了。 而且这类质问式的问句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孩子通常会这么回答: “练琴了吗?”“练了。” “功课写完了没有?”“快写完了。” “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没有。” “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 于是累了一天的妈妈说:“你怎么总是不好好答话啊?”烦躁而委屈的孩子回答:“你问的我都回答了啊,那你还要我怎么样?” · 所以,聊天要从“小处”着手 别问:“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要问:“今天营养午餐吃的是什么点心啊?好不好吃?” 别问:“功课写完了没有?”要问:“今天自然课老师教的什么啊?” 别问:“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要问:“你们班上最多人喜欢的男生(女生)是谁啊?” 别问:“练琴了吗?”要问:“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也学琴啊?他们喜不喜欢练琴啊?” 这些缩小了范围的开放式问句,一来,可以让孩子很容易地就顺着往下回答,不会只是以简短的“有”或“没有”来回复;二来,它可以提起孩子讨论的兴趣,因为很具体,而且有些说的是别人的八卦;三来,这样的问话方式,表达了你的兴趣、关心以及好奇,而不是只需要答案的质问;四来,这种问话很轻松,孩子不会感到剑拔弩张的压力。 · 另外,不要急着“纠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 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立即纠正或立刻否定。我先还原一个对话场景,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你说:“怎么会呢,胡萝卜很好吃、很有营养呀!来,吃一块,一定要吃!……” 或者更糟糕的是:“小孩不能挑食,什么都得吃!这样才能长高个儿!” 孩子说:“数学课无聊死了!” 你说:“怎么会无聊呢,数学课多重要啊!将来你考大学……” 或者更糟糕的是:“无聊也得学啊!不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 孩子说:“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说:“考不好就考不好呗!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更糟糕的是:“为什么考不好啊?是不是没好好学,老师讲课你没好好听啊?” 孩子说:“我没选上当班干部,好难过!” 你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其实,没选上更好,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念书。” 或者更糟糕的是:“那肯定是你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下回要更努力,要不人家还是不会选你的!” 你能不能想象,这种对话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会抱怨,我的父母不了解我,我真的没办法和他们沟通;而做父母的,则心疼难过地说,我已经尽力去理解他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这么难沟通啊! 其实,并不是孩子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尤其是对他的情绪的接纳。我们的快速纠正或立刻否 定,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看法、感受、情绪是无关紧要的,爸爸妈妈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把这些看法“以大欺小”强加在“我”身上,所以许 多孩子就“气”得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