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35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6 04:56
1、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也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2、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3、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02
台风引起的自然灾害有:狂风、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
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
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便给予其名称。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有关,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公历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均无台风生成,是中国1949年以来首次7月“空台”。
2021年4月30日10时,经过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协商,正式对外公布由ESCAP/WMO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决议通过的6个新台风名字,分别是“银杏(Yinxing)”、“天琴(Koto)”、“桦加沙(Ragasa)”、“蓝湖(Nongfa)”、“洛鞍(Nokaen)”和“竹节草(Co-may)”。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02
台风引起的自然灾害有:狂风、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
台风的形成:
台风(typhoon)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说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0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0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