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6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13 01:46
1、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他一生仕途坎坷,然治学不倦,成就卓著。他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冲破了 “理学”的传统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要影响,堪称学界巨擘。他的教育思想,敢于反对旧道学的禁锢,有着浓烈的创新精神。他不仅文韬武略,还是一位治世能臣。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2、王阳明才高学邃,在哲学上曾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开创了著名的“姚江学派”。其“心学”学说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阳明学说在海外、特别是对日本明治维新发生过作用,对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影响也很大。
3、王阳明无论在从政、军旅之中,还是于丁忧居家之时,都不忘兴学、讲学,足迹遍及贵州、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卓有成就的大教育家。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5 19:03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王守仁,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懂视网 时间:2023-01-02 02:12
1、王守仁(1472年~1529年),余姚人,自号阳明子,学者后称其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还是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心学”。
2、王阳明出生时名为王云,五岁了还不会说话,后来在以为高僧的授意下改名王守仁,这才说话。十二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问熟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却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事实上,他从年少时代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
3、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途中被刘瑾派人追杀,他都机智地化险为夷。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感悟,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
4、正德十二年(1517年),兵部举荐王阳明巡抚江西剿匪,镇压民变,王阳明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辰濠突然举兵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发出讨伐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攻南昌,再回击救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宁王溃逃,途中被擒获。王阳明用三十五天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5、王阳明屡建奇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反对朱熹通过事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提倡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明“本心”则明“天理”。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
6、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安舟中,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懂视网 时间:2023-01-02 02:12
1、王守仁(1472年~1529年),余姚人,自号阳明子,学者后称其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还是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心学”。
2、王阳明出生时名为王云,五岁了还不会说话,后来在以为高僧的授意下改名王守仁,这才说话。十二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问熟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却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事实上,他从年少时代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
3、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途中被刘瑾派人追杀,他都机智地化险为夷。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感悟,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
4、正德十二年(1517年),兵部举荐王阳明巡抚江西剿匪,镇压民变,王阳明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辰濠突然举兵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发出讨伐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攻南昌,再回击救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宁王溃逃,途中被擒获。王阳明用三十五天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5、王阳明屡建奇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反对朱熹通过事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提倡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明“本心”则明“天理”。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
6、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安舟中,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15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农民起义的重任。王阳明也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王阳明尽管屡立战功,*声望不断升高,但是仕途却日趋坎坷。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无心朝政荒淫无道,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辩护被重打四十大板后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
在途中为躲过宦官的追杀逃出一命,后又被朝廷任命,不过屡建功勋的王阳明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前去*起义。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心学”宗师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后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一代宗师王阳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15
王阳明(名为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一、生而不凡
王守仁1472年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二、守仁“格”竹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三、龙场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不久后任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四、平定江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五、平宁王叛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擒获宁王。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六、立院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七、总督两广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八、病逝归途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16
王阳明为了实现梦想,为了成为圣人,他通熟了三教九流,甚至在婚礼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却和道士聊得彻夜不眠,第一次就中了进士后,在朝廷开始了官宦生涯,但是天意弄人,后来他来到边疆,创立自己的学派,门下弟子数不胜数。他一生参加的战斗都是百战百胜,从来没有一次失败,只是最后因病死在征战的途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16
中国五千年,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中,王阳明也占据了其中一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17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少年科考得志,而为官之后官场不如意,被贬贵州龙场,领悟心学,而后官场和文坛上又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