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挑选要注意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5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48
1、远离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一般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不宜多吃动物油(如猪牛羊油);
2、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的油类,如野茶油、橄榄油;
3、选择富含欧咪伽3亚麻酸的油类,如野茶油、核桃油;
4、避免欧咪伽6亚油酸含量超过15%的油类,如红花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芝麻油、葡萄籽油、玉米油。
5、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欧咪伽6亚油酸和欧咪伽3亚麻酸的比例最好是4∶1;
6、是否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化型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成,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49
选购食用油时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 生活妙招
选购食用油时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保健专家,我只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谈谈我对食用油的认识。因为我们每天做菜几乎都要使用食用油,掌握一些基本常识还是很有必要,也就是花了钱要消费个明白。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网站,报纸杂志上告诉我们消费者如何辨别好油和劣质油,有的居然要我们去看有没有QS的标志,我觉得这很可笑,这没有QS的怎么可以销售?消费者又不是专家,我们怎么可能用肉眼去辨别伪劣产品,打击制假行为应该还是*的职责,而不是让老百姓来打假,所以我们掌握再多有关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都没用,我们总是以为商店里卖的任何品牌都是合格后才上市的,我们所能做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符合自己的食用油。所以,今天我讲的有关食用油的常识前提是商场里销售的任何品牌都是合格的,是可以让我们放心食用为前提的。
那么家庭使用食用油要注意哪些呢?今天我把我所了解的知识综合一下,让我们可以选购食用油的时候更加明白。
第1步、要经常调换品种:没有一种油是十全十美的,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烹调习惯、经济条件等,有目的地选择,经常调换品种,达到油品消费多样化,不同的食用油肯定有它的优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茶油等经常换着吃,可以取长补短(橄榄油,山茶油,葡萄籽油当然好,但是价格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承受的。)
第2步、了解各种油的基本特点: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中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帮助人体调节新陈代谢、保护血压稳定及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活性维生素E,可以活化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
花生油:含丰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A、D、E、K及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挑选有品牌保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酸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油。
玉米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还能帮助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玉米油的热稳定性很强,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
大豆油:营养均衡,经济实惠。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必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D以及丰富的软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且价格便宜,综合价比较高。但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温,所以不适合用于强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精炼油脂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将营养与美味融合,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口感和更丰富的营养。适合日常炒菜使用。
橄榄油:价格最昂贵。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一类,它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囊炎、胆结石发生的作用。橄榄油还含维生素A、D、E、K、胡萝卜素,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钙在骨骼中沉着、延缓脑萎缩有一定的作用。橄榄油在各种烹调油中价格最为高昂,因为我国所销售的橄榄油主要靠进口供应。橄榄油的优势在于,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据研究证实,亚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买橄榄油最好选特级初榨的的,品质最好。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清香,可用来炒菜,但最高温度不宜超过190度,用于凉拌会食物增加特殊的风味。
猪油: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吃得太多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肥胖等。但猪油不可不吃,因为其所含胆固醇是人*造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自行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猪油中的α-脂蛋白能延长寿命,这是植物油中所缺乏的。
很多人说压榨工艺是不是也是选油的标准,其实,影响食用油好坏的因素不是生产工艺,而是油的精炼程度及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压榨法和浸出法只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不应作为选择食用油的主要依据。因为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一工序而未经精炼处理的原油(毛油),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胶质、有色物质等,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必须经过精炼处理和一系列的加工,使之成为颜色较浅、澄清的精制油,才能达到各级油品的标准而上市销售。所以,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第3步、不管用哪种油,炒菜油温不宜过高:一是食用油烧到冒烟时,温度一般已达到200℃以上,不仅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破坏殆尽,且人体必需的各种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食品中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会遭到大量破坏,造成营养损失。二是油温过高时,不但油脂自身所含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而且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破坏更多,特别是维生素C在70℃以上时就会被大量破坏。三是油温过高时,油脂会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在为肠道内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如果在饮食中长期摄入过氧化脂质并在体内积蓄,则加快人体的衰老速度,也可诱发癌症。油温过高,使油脂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在胃肠道内,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同时对人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也起到阻碍作用。因此,炒菜时油温不宜过高,特别是不要把油烧到冒烟时再下菜。一般正确的做法都是热锅冷油即可炒菜。还有少吃油炸食品,如果难得做油炸食品,最好在食物外面裹上一层面糊,可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第4步、做菜尽量少放油:很多人认为植物油多吃些没关系,实际上,食用不当的话,植物油也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实,营养素的供给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例如每日摄入的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20%~30%,约50~65g/日,除去日常摄入的肉鱼、奶蛋、大豆类、坚果等所含脂肪外,一个正常人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5~30g。
第5步、食用油的保存: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气,三怕高温,四怕进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温、防水。每次用好后要盖子旋紧,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是按油瓶的大小,用厚纸板(不透光)做一个油瓶罩,往上面一扣,就解决了避光的问题。尽量买小包装的油品,缩短存放时间,吃油是越新鲜越好,存放的时间越长氧化酸败的危险性越大。家中人口多的可以买5升装的,一般三口之家买2.5升或更小的比较合适。用完了再买,不要怕麻烦。另外过期的油千万不要再食用了,抗氧化剂消耗殆尽,氧自由基的反应就会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可能我们在打开瓶盖后,尚未嗅到酸败的哈喇味,但里面充斥的氧自由基是嗅不出来的。
第6步、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小心那些宣传有保健功能,夸大效果的食用油广告,或者是价格高的离谱的那些食用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49
食用油的挑选主要看以下几点:
一看标识
按国家规定,食用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
、质量等级、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必须要有QS(质量安全)标志。生产企业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明产
品原料生产国以及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必须标明生产工艺是 “压榨”还是“浸出”。
二看包装
印有商品条码的食用油,看其条码印制是否规范,是否有改 动迹象,谨防买到随意更换包装标志、擅自改换标签的食用油。
三看颜色
一级油比二级、*、四级油的颜色要淡,这是国家标准规
定的。但不同
油脂之间颜色一般没有可比性,因为国家标准中不同油脂同样级 别的油脂颜色不一定一样,这主要和油脂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
四看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油脂纯度的重要感官指标之一,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一般高品质食用油在日光和灯光下肉眼观察清亮无雾状 、无悬浮物、无杂质、透明度好。
五看有无沉淀物
高品质食用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较小。沉淀物俗称油脚 ,主要是杂质,在一定条件下沉于油的底层。购油时应选择透明 度高、色泽较浅(但芝麻油除外)、无沉淀物的油。
六看有无分层
若有分层现象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优质的植物油静置24小 时后,应该清晰透明、无沉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50
各位都说的很优秀很精辟了。我从自己角度结合科学来讲讲会注意的点。
一、种类;
有句古话在精不在多,每种油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食用对象年龄来选择最好哦-
二、烹饪方式;
不同的油适合不同的烹饪方式、橄榄油适合凉拌、菜籽油适合爆炒、山东西王的玉米油适合清炒、烘焙、煲汤等。都备一点,总不会错。(动物油少吃,饱和脂肪酸太高)
三、生产日期、色泽、气味、国家标识。
这些就不多介绍了。回答大佬写的很清楚了~